第91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顾子楷到底因为这些事情,跟这个家离了心。
  后来因为寻回顾家当年丢失的小妹的缘故,又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找到了真正的顾家三爷的缘故。
  顾家以前的三房被剔除顾家,真正的顾家三爷,跟顾子楷的关系还颇为不错。
  看起来顾家似乎恢复了以前的和气,只有顾家大夫人心里清楚。
  自己这个小儿子,当年受的那些伤害,并没有过去。
  这个孩子,看似温和,最是腹黑记仇。
  只不过一贯擅于掩饰,外人看着风清云淡,温和斯文罢了。
  顾家大夫人知道自己儿子什么性子,也知道,顾家的确对他不住,当初的事情,她心里未尝没有怨言。
  因此对于顾子楷的心思,她没有揭穿,也没有强行要求自己这个儿子要大度,要放下。
  如今听顾长卿这么说,她心里就清楚了,小儿子只怕是迫不及待地要离开这个家了。
  看着顾长卿丝毫未曾察觉的面孔,顾家大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难道要告诉孩子的爹,你儿子这么急着要去塞北当个小县令,并不是因为要去建功立业,而是要离开顾家,离开你这个父亲?
  看着顾长卿看似不在乎,实在满意的样子,顾家大夫人决定咽下这些话。
  就让他且高兴几天吧!
  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约束
  有顾长卿出手,自然没有失手的。
  没几天,翰林院上下都知道了,顾子楷要外放到塞北云中县去做县令了。
  大家都惊呆了。
  当初宋重锦还能说是,因为文武两派,朝堂暗涌,算是代父受过。
  而且当初他才刚入翰林院,还没几天,就外放出去了,从一个翰林院的翰林检讨,外放成为一县之主,也有不少人羡慕的。
  可顾子楷,这四五年来,他在翰林院如鱼得水,又颇得皇帝看中,加上他的家世,如今已经是正儿八经的翰林院侍讲,正六品。
  经常还被皇帝宣去给皇子们讲经,起草诰敕文书。
  宫宴或者大型活动的时候,还会宣顾子楷去随侍在旁,吟诗作对,端得是风流清贵。
  这几年,顾子楷亦有不少诗作流传开来,在京城才子贵女圈,也是颇有名气。
  不少京城贵女,将顾子楷的诗作都誊抄下来,日日夜夜在心头吟诵,一颗芳心那是寄在了他身上。
  不出意外,以顾子楷如今的势头,只要一直保持着,再呆上几年,说不得就是最年轻的翰林院学士了。
  身份清贵,前途无量,又一直在皇帝身边,多少人羡慕不来。
  怎么就想不开要外放呢?
  要知道,他本是正六品,跑去当个小县城的县令,那可是七品的官,这不是主动降职么?
  更不用说,这云中县远在千里之外,那么远,就算有什么成绩,层层上报而来,还剩下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