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御案上正摆着韩骞刚进献的前朝名士张南洵的一副字,这副字流落民间百年,几番辗转被韩骞寻得,就立刻送来大内。
  赵琇闻言点头,轻声“嗯”了几声,一道悠悠的声音响起:“此事,你们办得很好。”说罢,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问:“你就是徐遗?”
  徐遗恭敬答是,赵琇扫视一遍徐遗,在召见之前,他问过韩骞,得知徐遗是永泰十二年秋榜进士,是个才华不错的人。又想起那些奏表皆出自他手,所以对他格外留意了些。
  太子赵瞻闻声也看过去,他很早就听其名,但今日才得相见。
  “你字写得好,师承何处?”
  “承蒙陛下夸奖,臣愧不敢当。臣在太学求学时,幸得老师谢石柏指点一二。”
  “原来是谢卿的学生,他的字朝中找不出第二人,你莫要辜负他的一片心意。”
  “臣谨记。”
  面圣也面得差不多了,赵琇留下韩骞和太子议事。
  回兵部后,见徐遗闷闷不乐的样子,宋裕敬的嘴又闲不住,在一旁调侃起来:“哎呀,你看看,徐主事还真是好命啊,第一次面圣就让官家青眼相待,再瞧瞧咱们。”
  高贞乐呵呵地附和了几声。
  徐遗听得思绪纷乱,语气稍稍带有歉意:“相公若无事吩咐,下官先行告退。”他脚步加快,头也不回地离开。
  接连几日,徐遗都躲在值房里,此前兵部的同僚们听闻他在官家那露脸,一个个都来到他身前侃天侃地,他不得不逢迎,弄得他浑身不自在,干脆不见人了。
  而那些同僚不太能理解,得官家赏识,这是几辈子都盼不来的运气,多少人在京中磋磨,告老还乡了恐怕连官家一面都见不上,他还反倒不高兴。
  他们后悔要是自己也跟着去茶亭县那该有多好,有些人还在家中偷偷的练字,幻想官家瞧见他的字后一样喜欢,那不就飞黄腾达啦。
  徐遗正理些文书,忽地想起一件事,那就是还在茶亭县时,他交给高贞的条陈。
  他起身出了值房,此时正值日午,天气渐渐炎热,兵部的人大多不爱在这时出来走动。跨进枢密院,来来往往忙碌的多是小官和相公们身边的小厮。
  前面有个走得极快的小厮,怀里抱着一大摞东西,正好与徐遗撞上,东西洒落了一地。
  “相公恕罪,小人不长眼撞了您,您没事吧?”小厮担忧道。
  “无事,也怪我,走路不仔细。”语毕,徐遗蹲下身帮着拾捡。
  “这些都是什么?”
  “回相公,这都是不用的,要拿去烧毁的东西,您快歇着吧,怎敢劳您动手。”
  徐遗细细地看这些纸张卷轴,多数是废弃的文书。突然他看见一张熟悉的字,把它抽出来后,他愣了,手指攥紧了这张纸,越看眉头皱得越厉害。小厮见这模样也不敢问,只看徐遗双唇紧闭,怒气隐现。
  这是他的条陈,上面一字一句陈写着茶亭县苛待百姓的种种。
  徐遗深吸一口气,迅速起身,将小厮吓了一跳。
  “这张纸,我拿走了。”
  留下小厮在原地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
  回兵部后,他为自己告了假。他早早地推开了家门,惹得还在家中晒书的冬枣一愣。
  “公子今日回得这么早……”冬枣抱书站定,也不见徐遗回应,心下疑惑起来,他自小跟在公子身边,从未见公子这等神情。
  房门“吱呀”一声关上了,冬枣蹑手蹑脚地靠近,他伏在门上,听不见任何动静,莫不是睡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