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相当于将叶幽漓的底盘和盘托出了。
  但是这次事件,的确是大珩朝生死存亡的关键。
  假如坞城战败,突厥铁骑长驱直入,很可能打到燕京城下。
  阮芷写完奏折,和叶幽漓两人一起前往皇宫。
  叶幽漓带阮芷进宫。
  此时昌平帝正在宣政殿开会,殿下跪着不少人,有朝中要员,也有几大皇商,气氛严肃冷凝。
  “陛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司马家之前将储备的粮草几乎搬空了,无法筹集到足够粮草,夏粮消耗了几个月所剩无几,秋收还有一个月,无法及时供应北疆所需粮草。是臣等无能,臣等罪该万死!”
  皇商中的一个战战兢兢谢罪。
  让昌平帝不满意生气一会儿,总好过直接接了命令去送死强。
  昌平帝神色憔悴,眉头紧皱,听到这话,脸色又阴沉不少。
  “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替朕分忧?是要等突厥骑兵直入燕京城?”昌平帝问道。
  “陛下,为今之计,应做两手准备。派人去更远的城镇以及江南筹集粮草,这样时间上会久一些,倘若坞城可坚持到粮草筹集送过去,那自然是好,倘若无法坚持,在坞城和燕京城之间的丹城建起防线,调派各地卫所军队守住防线,以防万一。”
  有大臣进谏道。
  昌平帝闭眼长出了口气。
  附近的储备已经被搬空,想要粮草只能远调。
  二十多万大军,没有粮食吃,到时候会成什么样?
  无法想象。
  “陛下,依臣之见,徐将军的案子到现在也没有真凭实据,很可能是胡人故意陷害忠良,让大珩内斗。如今情势危急,还请陛下让徐将军戴罪立功,以徐将军之神勇和谋略定会找回粮草,赶赴指挥北疆作战。”
  看昌平帝不说话,又有官员进谏道。
  周围朝臣没有应和的,一时大殿内异常沉默。
  对于徐达策,昌平帝其实早就有一些不满,大将军曹邦昂年事已高,徐达策默认是大将军的接班人,但是这些年养私兵,强取豪夺的事没少做。
  那些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勾结突厥,这件事是曹邦昂秘密上奏的,查的很多线索,被模糊过去,但是怀疑的种子早就种下了。
  又怎么可能再用。
  昌平帝沉着脸怒火不断上升时,大太监过来在昌平帝耳边说了句,将一道折子给了昌平帝。
  昌平帝看完折子神色一顿。
  竟是顾清辞的正妻芷兰夫人上的奏折。
  她要做粮草官?!
  而且,可以先不用内库的银子,由她垫付,其中损失也由她负责,等将粮草送去回来后,再算账。
  昌平帝对于阮芷有多少能耐,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她做生意还不错,开官店也很受欢迎,提供的货品能达到御用级别。
  只是去筹集粮草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