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薛家长子 第10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况皇帝也不是一味只进不出的,第一次收到薛家送去的钱时,他便特许薛虯使用仅限亲王用的金丝蟒袍,允许薛母的诰命霞帔上绣皇后才可用的十二章纹。
  其实皇帝本意是想给宝钗一个爵位,只是太过显眼了些。且宝钗以后可能要嫁给燕郡王,现在封爵位便不太合适了。
  但皇帝也承诺了,要是宝钗没有嫁给燕郡王,不管嫁给谁,都给她在原有诰命的基础上再加一级。
  薛虯有想过是否要趁着这个机会给宝钗求个做官的机会,不过想了想,到底放弃了。
  这时候提这个太早了些,只怕有害无利,不过薛虯让宝钗负责施粥铺路的事,也算提前适应一二。燕郡王也知道此事,不仅没有觉得她插手外头的事有什么不好,还忙前忙后帮着安排。
  话说回来,皇帝看到账本上的数字很高兴,再看到省亲的账册,就不是那么高兴了,意味不明道:“朕这些嫔妃的娘家倒是有钱。”
  薛虯一看便知道皇帝小心眼的毛病又犯了,这次嫔妃省亲,正经有几家准备得非常用心。
  头一个自然是贾家,新建了园子不算,里头的一应山水摆设都要好的,光是园子里的花木便值不少银子。除此之外还有两三家也很用心,其他的即便不新建园子,但把家里重新翻修一下,银子也是流水似的花出去。
  薛虯也理解皇帝不高兴,一来他初初登基,内外不稳、国库空虚,日子过得紧巴巴,就连用饭都只有六菜两汤,且菜色十分简单,极少用奢靡的菜色。可是他的嫔妃回家一趟,家中便动辄几万几十万两银子花出去,让皇帝心里很不平衡。
  二来便要说一说这些嫔妃了。皇帝还是四王爷的时候奉行低调,德贵妃也不给他选有出身的妾室,除了王妃与其中一位侧妃出身不错之外,其余妾室都家世平平。
  可便是这样的家世,在皇帝登基还不足一年的时候,便有能力拿出这么多钱操办省亲,可见他们凭借着嫔妃女儿谋得了多少好处,皇帝最恨贪官污吏,自然心中不悦。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省亲是太上皇提的,皇上本没有这个意思,且他一向奉行节俭,太上皇才爱好奢侈。这些人家如此大办,岂不是顺着太上皇心意,而无视他的意见?可这些人是他嫔妃的娘家,本该站在他这一边才对,皇帝不免有种被背刺的不满。
  薛虯可以理解他,但还是要替这些人说句公道话。
  据薛虯所知,这几家花的钱并非全出自他们自己,基本都有亲戚帮助。虽然有人接受了小商户、小官员的投靠,但远没有皇上想的那般严重。
  且要说他们顺太上皇而逆皇上,那就冤枉他们了。不排除有人是这么想的,但大部分人家大办,一来是为了表示对皇室的尊重,二来便是贾家等大张旗鼓,带动他们也卷了起来,没有人愿意被比得太狼狈,即便没有贾家那么大手笔,也想尽量办得体面一点。
  至于皇帝的心意……只能说不是所有人都那么聪明,皇帝的嫔妃出身不高,更说明她们的家人很可能水平一般,既没有政治智慧、又不够了解皇帝,把错脉也就可以理解了。
  薛虯劝了皇帝几句,皇帝也渐渐消了气。只是看着那一串串数字,心中还是有些不满。
  这些人没钱借钱都要讲排场,再对比薛爱卿有钱自己不花,反而献给百姓和朝廷,薛爱卿不愧是朕之忠臣!
  皇帝看薛虯的眼神更满意了。
  薛虯:“……”
  皇帝又看到贾家那极其高昂的支出,虽然这笔钱很大部分都进了他的口袋,但还是对贾家好感尽失。就连刚刚因为贾元春柔顺懂事而对她生起的一点好感烟消云散。
  他把账本放下,说道:“就算他们为边疆战事做点贡献吧。”
  是的,边疆起战事了。
  大庆的边疆一直不是很稳定,周边小国林立,还有几个大国虎视眈眈,只是这几十年大庆国力日盛,太上皇后期虽然有些回落,但也能说一句四海升平,他们都老老实实缩着,不敢做什么。
  现在太上皇退位,新帝上位,政权交接之时最不稳当,太上皇又频频找茬,大庆内部争斗不断,便有人看准这个时机生乱,边境小范围摩擦不断,好在皇帝撑住了,不管遇到什么难处,都咬牙没露怯,这才没有引起大范围发兵。
  只是兵戈太消耗钱财,国库虽然还有点钱,但偌大一个国家,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好在有薛虯带头捐助,其他人家也捐了一些,才叫他们度过这个难关。
  提到战事,又不得不想到太上皇,此次战事叫
  太上皇占足了便宜,盖因种种原因,皇帝从前的势力多在朝中,军中并无太多人手,倒是太上皇牢牢把着军中势力。
  此次再起兵戈,太上皇便趁机推自己人上位,譬如四王八公中的南安郡王等等。
  如今皇帝对四王八公可以说厌恶已极,这几家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实则早不复往日能耐,家中子弟多有不成器的,家风也一塌糊涂,京中不知多少人家暗地里看他们笑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