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风雨下西楼 第18节(3 / 4)
故而朝烟见到了朝云,看见她衣着发饰都不乱,便把她拉到了身后,向那戎装郎君作了个万福,说道:“我妹妹贪玩,走失在梧桐林里了,多谢官人带我家妹妹出来。”
也不用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先开口,先把事情说定。哪管内中有无别的什么事,她说这就是简简单单的走失又寻回来。就像元夕时,她找了巡城的士卒把走失的秦桑找回来。是找人的,便不算是孤男寡女。
那郎君倒是略有些意外,没想到这小娘子的姐姐不问其他,一张口便是道谢。朝云被朝烟拦在身后,那郎君便也行了个礼,道:“娘子客气了。”
朝云站在姐姐身后,从姐姐身侧看他抱拳。很有气概,也很慨然,便对着他微微一笑。
刚好遇上了那人的目光。
第26章 榜下
好在是找着了朝云,朝烟和魏国夫人,乃至皇后,都把心放下了。
朝烟带着朝云往宝津楼上走,小声问她:“方才那人是谁?”
朝云拉了拉她的衣袖,让她把耳朵凑下来。她气声道:“林子里碰见的。我进了林子就走不出来了,他带我出来。”
果然是这样。朝烟又小声告诉他:“先前发生了什么,我们到了家里再说。刚才好在是没有旁人在场。一会儿姨母她们问起,你就说是我在林子里遇见你的,可不许说起他。”
“嗯。”朝云心里有数。
回家之后,就连李诀也是刚刚才晓得朝云一度走失。
他和群臣坐在临水殿里,看船上百戏时,算是侧着看的,并不能看得真切。他只瞧出那船上只有八个人,与往年不同,肯定缺了一个,没想到缺了的那个是自己女儿。
朝云到府上,便叫人准备了笔墨,在纸上写下了事情的经过。从彩棚出来,内官指路,走错了地方,又走进了梧桐林。前因后果写了清楚,但末尾处只写是姐姐找到了她。
这些和燕草说的都能对上。
李诀默默看着小女儿写在纸上那些字,皱着眉头,心里感叹:难怪范教授总说云儿的字该常练。上回他见到朝云的字时,是她在抄书。写在抄本上,好歹也是整齐的。现在这几个字是写在白纸上,没了隔线,她的字便到处飞舞,笔划写得像螃蟹腿,字字之间缝隙也或大或小,总之不太看得清。
一个女儿家,尽管以后不会做什么学问人,但将来嫁了人,管家操持时、或是给人写帖子时,总是要写到字的。当然,朝云年纪并不大,还有机会改正笔画,这也不算什么大事。
重要的是她今日走失。晓得了事情经过,李诀并不会责怪女儿。因朝云实在是受委屈的那个,内官不来叫她在先,指错路在后,怪不得她。安慰了两句,叫人又炖了梨汤,给朝云润润喉咙。
这事就此过去。
只有最初那个点人的内官挨了几句骂,也没受什么处罚外,旁的人都没有什么事。魏国夫人隔日特地到府上看了趟朝云,怕她心里难过,送了点东西过来。朝烟与她说了几次,让她千万别跟他人说起那郎君带她出梧桐林的事。朝云点点头,答应下来。
渐渐地,随着殿试近来,也不再有人问起这事。
李府这几日进出了不少学士,朝烟见父亲忙,于是就叫人多做些凝神固元的食膳送去春晖阁。
李诀正在看今年礼部奏名的名录,眼神不离这排在头一名的范镇。
因陈博古嘲谤朝廷故,原本范镇并不被允许参加殿试。范镇是陈博古门下进士,亏得考官多次上奏,奏明范镇是素有贤名的大才,并不依附陈博古家名势,这才得以许考。
只是不想范镇如斯了得,在礼部奏名之中排在了第一位。只是不知殿试之中他会在什么样的位次。范镇毕竟也是陈博古门生,多少总受博古影响,考官们也曾收到过降他等级的密诏。范镇的文章,李诀是看过的。成都知府薛奎曾对范镇有“此乃庙堂之人也”的美誉,也曾言他“将以文学名世”。
李诀自认也是文章了得之人,但他更自认自己文辞不如范镇。
到殿试放榜日,李诀匆匆从御史台出来,与几位同僚一道去看放榜。
李诀等人去得迟了,虽榜还尚未张贴,可底下已经围了不少人。
有来等名次的考生,有来看热闹的百姓,有趁机叫卖的小经纪们,也有来榜下捉婿的丈人们。
这新榜进士,尤其是名次靠前的进士们,总是东京城里有女儿的人家争相追逐的对象。相貌家世并不重要,只要在这张榜上,便已是人中龙凤,就连李诀的几位同僚也有来择婿的意思。 ↑返回顶部↑
也不用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先开口,先把事情说定。哪管内中有无别的什么事,她说这就是简简单单的走失又寻回来。就像元夕时,她找了巡城的士卒把走失的秦桑找回来。是找人的,便不算是孤男寡女。
那郎君倒是略有些意外,没想到这小娘子的姐姐不问其他,一张口便是道谢。朝云被朝烟拦在身后,那郎君便也行了个礼,道:“娘子客气了。”
朝云站在姐姐身后,从姐姐身侧看他抱拳。很有气概,也很慨然,便对着他微微一笑。
刚好遇上了那人的目光。
第26章 榜下
好在是找着了朝云,朝烟和魏国夫人,乃至皇后,都把心放下了。
朝烟带着朝云往宝津楼上走,小声问她:“方才那人是谁?”
朝云拉了拉她的衣袖,让她把耳朵凑下来。她气声道:“林子里碰见的。我进了林子就走不出来了,他带我出来。”
果然是这样。朝烟又小声告诉他:“先前发生了什么,我们到了家里再说。刚才好在是没有旁人在场。一会儿姨母她们问起,你就说是我在林子里遇见你的,可不许说起他。”
“嗯。”朝云心里有数。
回家之后,就连李诀也是刚刚才晓得朝云一度走失。
他和群臣坐在临水殿里,看船上百戏时,算是侧着看的,并不能看得真切。他只瞧出那船上只有八个人,与往年不同,肯定缺了一个,没想到缺了的那个是自己女儿。
朝云到府上,便叫人准备了笔墨,在纸上写下了事情的经过。从彩棚出来,内官指路,走错了地方,又走进了梧桐林。前因后果写了清楚,但末尾处只写是姐姐找到了她。
这些和燕草说的都能对上。
李诀默默看着小女儿写在纸上那些字,皱着眉头,心里感叹:难怪范教授总说云儿的字该常练。上回他见到朝云的字时,是她在抄书。写在抄本上,好歹也是整齐的。现在这几个字是写在白纸上,没了隔线,她的字便到处飞舞,笔划写得像螃蟹腿,字字之间缝隙也或大或小,总之不太看得清。
一个女儿家,尽管以后不会做什么学问人,但将来嫁了人,管家操持时、或是给人写帖子时,总是要写到字的。当然,朝云年纪并不大,还有机会改正笔画,这也不算什么大事。
重要的是她今日走失。晓得了事情经过,李诀并不会责怪女儿。因朝云实在是受委屈的那个,内官不来叫她在先,指错路在后,怪不得她。安慰了两句,叫人又炖了梨汤,给朝云润润喉咙。
这事就此过去。
只有最初那个点人的内官挨了几句骂,也没受什么处罚外,旁的人都没有什么事。魏国夫人隔日特地到府上看了趟朝云,怕她心里难过,送了点东西过来。朝烟与她说了几次,让她千万别跟他人说起那郎君带她出梧桐林的事。朝云点点头,答应下来。
渐渐地,随着殿试近来,也不再有人问起这事。
李府这几日进出了不少学士,朝烟见父亲忙,于是就叫人多做些凝神固元的食膳送去春晖阁。
李诀正在看今年礼部奏名的名录,眼神不离这排在头一名的范镇。
因陈博古嘲谤朝廷故,原本范镇并不被允许参加殿试。范镇是陈博古门下进士,亏得考官多次上奏,奏明范镇是素有贤名的大才,并不依附陈博古家名势,这才得以许考。
只是不想范镇如斯了得,在礼部奏名之中排在了第一位。只是不知殿试之中他会在什么样的位次。范镇毕竟也是陈博古门生,多少总受博古影响,考官们也曾收到过降他等级的密诏。范镇的文章,李诀是看过的。成都知府薛奎曾对范镇有“此乃庙堂之人也”的美誉,也曾言他“将以文学名世”。
李诀自认也是文章了得之人,但他更自认自己文辞不如范镇。
到殿试放榜日,李诀匆匆从御史台出来,与几位同僚一道去看放榜。
李诀等人去得迟了,虽榜还尚未张贴,可底下已经围了不少人。
有来等名次的考生,有来看热闹的百姓,有趁机叫卖的小经纪们,也有来榜下捉婿的丈人们。
这新榜进士,尤其是名次靠前的进士们,总是东京城里有女儿的人家争相追逐的对象。相貌家世并不重要,只要在这张榜上,便已是人中龙凤,就连李诀的几位同僚也有来择婿的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