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38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泥棺体积很大,地上倒着两个陶俑,看衣服和神态是一男一女,个头很小。
  男陶俑脸上残留了一层白,嘴唇以前应该描过红漆,应为年代久远,导致陶俑嘴唇上的红漆颜色淡了很多。
  我把倒了的小泥人拿起来看了看,年代大概是战国晚期的。
  我见过很多这种陶人,看这类陪葬俑我自己总结出来一个窍门。陶俑年代越是早,做的越矮小,衣服袖子开的越宽,脚下穿着鞋。
  陶俑年代越晚的体型就越是瘦长。
  (唐代除外,陶俑脸很胖的基本都是唐代)。
  这种陪葬俑到了宋代,高度都过了成年人膝盖,而泥棺这两个,高度只有二十公分左右,说明年代远远早过宋代。
  我没怎么用力,就拿起来动了动,这泥人俑头就掉了,啪塔一声,掉在了地上。
  随手扔在旁边,我皱眉问:“把头,你刚才说,你以前见过这种泥棺?”
  把头眉头紧锁。
  他没说话,而是问小萱拿来了她的刀。
  特意选了处龟裂严重的位置,把头拿小萱的刀开始用力刮这里。
  一层层风干的黄泥往下掉。
  龟裂的泥土下,很快露出来个小洞。
  把头放下刀,举起手电往小洞里望了望。
  “没错,是这样…..云峰你看看。”把头说完让开了位置。
  我顺着小洞往里一看。
  这里头…..好像是红颜色的木头。
  战国的木头棺材?
  我看到这抹红后心理一惊,溶洞下湿度这么大,木质棺材历经千年都没烂,这很反常。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七道防盗金刚门的密封,加上这层黄泥的包裹,最大程度上隔绝了空气,这才能留下来。
  这时阿春抬头说:“王把头,那具棺材在墙洞里,咱们怎么上去?”
  把头说先看这个,那个等下在看。
  在把头的示意下,我和豆芽仔开始用铲子砸这些黄泥。
  别看干裂成这样,有的地方依然很结实,用了大力气,才把这些黄泥完全砸下来。
  土块儿一块块往下掉,里头藏的木棺露出来的面积越来越大。
  停手后,用手电一看。
  这是一具大红色,整体十分厚重的实木棺材,红棺表面有淡金色描绘,冷不丁一看,外观和马王堆墓出土的那具棺材有些相似,带有几分战国时期,楚国漆器的风格。
  可在细细一看,又完全不一样。
  马王堆那具红棺表面,描绘的是仙女飞天,因为墓主辛追是女的,含意是飞天接引女墓主的灵魂去往极乐。
  可这具红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