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实录:启航1926 第26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确实是对我们巨大的考验,单单是前面提到的5大底层服务业,涉及的就业人口就高达1.6亿人,未来这1.6亿人几乎是会被完全替代的,这些职位必然会消失。”
  “这是非常巨大的压力,同志们可能未必相信,按照中央相关部委目前的测算,20年后按照20亿人口算,就业年龄段大约是13.8亿人。而目前的职业会消失多少呢?将消失整整6亿以上!”
  台下轰动了,有些老同志忍不住开始惊呼:“怎么会那么多?”所有人的神色都变得严峻起来,这当然是巨大的挑战,处理不好,可能未来就是新中国最大的危机了!陈子华等到大家安静了下来,才继续说话:
  “刚刚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和大家现在一样的惊讶,同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通过仔细研究,我不得不承认相关的研究是有道理的,能够控制在6亿旧职位消失,并不是大的失败,相反可能是一种成功,完全有可能是更坏的结果,否则就算有8亿个职位消失,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同志们都知道,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往后缩,只能导致问题越来越大。我们可能不发展吗?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要实现这个,就必须渡过一个个难关。”
  “旧职位的消失无可避免,唯一的办法是创造足够的新职位,这有两个前提,第一是努力在新产业中挖掘就业的潜力;第二则是提高人口素质,使得劳动人口能够快速适应新职位的要求。”
  “我们分析后认为,真正的困难期,在于接下来的30年,等到大航天与元宇宙逐渐成熟,就业的情况会好得多,那个时代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向外向内拓展了嘛。”
  “所以关键是这30年过渡期如何创造就业?海外是不用指望的,本来24亿人口,已经规划了4亿人出海出国了,能够实现就不错了,没有余量的。只能是在内部解决。”
  “拥有比较大就业新职位创造能力的,估计是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大的就是运维职业。新科技的采用,从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到区块链等软件系统,它们被大量采用的同时,也就需求大量的运营维护人员。例如ai的训练员、各种系统的操作员,大量的软件程序员,新能源车的维修养护等。”
  “第二个大的方面,是养老产业,我们建国60周年了,每年进入老龄的人口规模很大,银发产业必须大力发展。虽然照顾老年人,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但人的需求是多维的,体力活可以机器人干,但精神上呢?仍然需要大量的护理运维人员。”
  “第三个大的方面,是超级工程和基建人员。这些工程和基建,自然会使用大量的智能机械,但仍然需要大量的运维、管理和养护指挥人员。在中北、西北大市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
  “第四个大的方面,是新城市建设和发展。西北和中北大市场,本身有上百个新城市,将经历高速的建设期和发展期。每个城市的建设和服务需求,能够诞生这一阶段最多的新就业职位。所以每一个新城市发展,就是一个大型就业项目。上百个新城市,能够诞生2亿以上的新就业。”
  “第五个大的方面,是农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就业。强管理森林生产体系、温室高质量精品生产,都能提供很多的就业。”
  “第六个大的方面,是基于创新的创业。要鼓励创新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得越好,自然能够创造新的就业。除了企业之外,个人基于专长和兴趣的创业也不可低估,例如文创产业,很多就是个人干的。”
  “上述的所有新就业领域,也未必能够填补旧职业退出造成的失业。所以我们的乡寨体系要做好准备,承接部分的城市失业人员。虽然本身6亿的失业中,预估部分就来自乡寨,但有房有地,就能够部分对冲失业带来的痛苦。”
  “在这个过渡期,我们的财政还要做好准备,要加大对底层失业人口的转移支付补助,哪怕付出国债增大的代价。国家即使创造一些临时工作,也要让失业者通过劳动的方式取得补贴,不能让他们躺平。国家和文明升维,当然要付出代价,但如果代价是人民大规模失业和生活水平下降,那么我们还算什么最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呢?”
  “同志们,这也正是推动我们加速大航天和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大航天开拓外太空,在别的星体上,能够创造大量就业,而元宇宙则创造了一个新的经济体系,这当然也需要大量就业。这两个领域,我们发展得越快越好,就越能最终解决就业的阵痛问题。”
  “为了配套这种就业的大规模转化,人口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升级是必须的。提高人口素质是另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只要肯干活就能有工作的时代,很快就会结束,接下来是必须会干活,才能有工作的时代,因为每一种新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同样升维了。”
  “这方面的工作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教育系统的大更新,在最近的5年内,基于这些新职业的需求,要开办大量的在职教育,尤其针对原五大底层职业的人员,他们必然是被替代最快的。对他们而言,知识教育是其次的,主要是上手的技能学习,是应用而不是理论学习。这方面的教育,必须倾向于实用性,我们不是培养研究院,而是培养新时代的熟练技工。”
  “很多底层的人员,学习能力不是很强。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诸位没有听错,这就是所谓将知识直接传输大脑的科学研究,不过还只是非常的早期。”台下一阵轰动,难道我国的科技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
  “大家也不要误会,以为现在可以直接灌输知识了,离开那个阶段早着呢。现在实现的,是一种模拟共鸣的效应,现在达成的科技产品,是一种脑波模拟器。”
  “我举一个例子。在对这种脑波模拟器的测试中,研究人员先找来了一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通过模拟器,对飞行员驾驶飞机时的脑电波,进行了收集和分析。随后,他们给一个不具备任何飞行知识的测试者,佩戴了相同的这种设备,并将从飞行员那里收集到的脑电波,通过刺激大脑的相关区域的方式, “上传”到测试者的大脑中。”
  “通过刺激大脑获得信息的测试者,成功进行了一场现实的飞行模拟测试。而且,相比另外一个直接学习飞行技能的对照组,大脑中“上传”了驾驶知识的测试者,成绩高出了33%。”
  “科学家说这是一种神经可塑性行为,即对学习时会发生变化的特定区域,进行电波刺激,从而促使大脑的结构发生改变。我个人也不太懂,不过现在能够确认,对于人类的大脑,不会产生损伤作用,这就够了。”
  “所以我们已经获得了一种学习效率的增强器。再发展下去,对于人类学习知识和技能,显然能够大有帮助。所以,我们已经决定用国家的力量,在全国建立起这种脑波模拟学习器的使用体系。让所有的重新教育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服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陈子华的报告,让老同志们印象非常深刻,新中国在即将迈入西元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一场新的征途开启了,这将是社会主义彻底奠定对资本主义压倒性优势的新征途。
  第431章 青藏光伏海与海上风电带
  赵云腾微微感到一些不适,4000多米的海拔高度,对于他这个73岁的老人而言,确实算得上对身体的考验了,虽然每天都服用红景天等抗高反的药物,但还是有点吃不消。
  他感到有点怅然——自己也是一个绝对的老年人了。虽然多年的军旅生涯和长期的锻炼,让他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但自然规律不可逆,终究不是年轻人了。或许,这也是他最后一趟上高原了。
  在他的面前,展开的是一幅无穷无尽的光伏之海,这并不奇怪,他在新疆两省,以及其它的西北和中北地域,都看到过类似的场景。但景象虽然相似,内核却有相当的差别,因为这里的海拔,是4100米。这里体现的,是中国光伏发电发展的新阶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