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2 / 3)
沈青檀在被控制的时候,便猜到了帝师的目的是赵颐,甚至怀疑是帝师打算利用她来威胁赵颐。
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便被她给否决了。因为帝师知道他们今日去盗取仪贞公主的骨骸,凭着他手里的这一条消息,便足以和赵颐谈判。
她始终猜不透帝师的目的,直到现在看见赵颐慌乱和紧张的神情,隐隐意识到帝师是利用她的失踪,逼迫赵颐达到什么目的。
沈青檀将脸埋进他的怀里,瓮声瓮气地说:“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帝师在北齐只手遮天,他想要做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阻拦他。他有千百种手段,达到他的目的。”赵颐低声说:“你不用给我道歉,此事本来就是因我而起。”
他在国寺没有遇见沈青檀派来的人,也没有在地上发现她做的记号,大抵是帝师将人给控制住,再清理了地上的记号。
镇北王给沈青檀安排的护卫,各个武艺高强,却轻易的被帝师的人给镇压住,可见帝师的实力深不可测。
帝师知道他今日会盗取骨骸,非但没有阻止他,反而给他善后,任由他顺利的把骨骸带走,让他以为目的达成的时候,再给他当头一棒。
显然帝师并不满足于此,还在秦老板的身上设局,刻意制造山崩,阻止秦老板回都城。再利用沈青檀对秦老板的在意,将她引出城。
为防筹码不够,便拿他的安危来胁迫沈青檀,让她不得不去赴约,再隐匿她的踪迹。
没有顺利拿到骨骸的挫败,与受制于人的愤怒、无力,再面临着失去沈青檀的恐慌,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
在没有绝对权势的情况下,他将无法顺利拿到娘的骨骸回大周,也无法守护身边人。
从他穿上北齐皇子服的那一刻,便走进了帝师为他编织的丝网中。
只要帝师不放他们回大周,他们回国之路便遥遥无期。
比起回国,他更害怕没有能力保护沈青檀。
帝师今日的所作所为,像是在警告他。
倘若再有下一次,沈青檀便不会安然无恙地回来。
赵颐不想受制于人,也不想任人摆布,更不想将沈青檀置身在危险中。而他想要摆脱这一切,唯有坐上那个位置。
想到这里,赵颐突然明白过来,明白了帝师真正的目的。
第403章 赵颐的决定
帝师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争夺皇位,否则不会煞费苦心逼迫他来北齐,更不会为他肃清障碍,将他扶植到如今的地位。
但他从未想过留在北齐,一心想要回到大周。
帝师为了激发他对皇权的渴望,精心为他设了一个局,并且没有刻意遮掩身份,仿佛不怕他将他的野心泄露出去。
这般无所顾忌的态度,令赵颐心情沉重,不由得想起那枚前朝太子的私印,心底生出两个猜疑。
其一,前朝太子早已折在帝师的手里。
其二,帝师就是前朝皇族后裔。
赵颐偏向后者。
帝师有经天纬地之才,殚精竭力的治国安民,可见他的眼底装着北齐的百姓。
这样一个一心为民的人,按照常理是要挑选一位仁德的明主,可帝师却偏偏扶植了昏庸无能的北齐帝。
如果帝师是前朝皇族后裔,这一切便说得通了。 ↑返回顶部↑
这个念头刚刚冒出来,便被她给否决了。因为帝师知道他们今日去盗取仪贞公主的骨骸,凭着他手里的这一条消息,便足以和赵颐谈判。
她始终猜不透帝师的目的,直到现在看见赵颐慌乱和紧张的神情,隐隐意识到帝师是利用她的失踪,逼迫赵颐达到什么目的。
沈青檀将脸埋进他的怀里,瓮声瓮气地说:“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帝师在北齐只手遮天,他想要做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阻拦他。他有千百种手段,达到他的目的。”赵颐低声说:“你不用给我道歉,此事本来就是因我而起。”
他在国寺没有遇见沈青檀派来的人,也没有在地上发现她做的记号,大抵是帝师将人给控制住,再清理了地上的记号。
镇北王给沈青檀安排的护卫,各个武艺高强,却轻易的被帝师的人给镇压住,可见帝师的实力深不可测。
帝师知道他今日会盗取骨骸,非但没有阻止他,反而给他善后,任由他顺利的把骨骸带走,让他以为目的达成的时候,再给他当头一棒。
显然帝师并不满足于此,还在秦老板的身上设局,刻意制造山崩,阻止秦老板回都城。再利用沈青檀对秦老板的在意,将她引出城。
为防筹码不够,便拿他的安危来胁迫沈青檀,让她不得不去赴约,再隐匿她的踪迹。
没有顺利拿到骨骸的挫败,与受制于人的愤怒、无力,再面临着失去沈青檀的恐慌,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
在没有绝对权势的情况下,他将无法顺利拿到娘的骨骸回大周,也无法守护身边人。
从他穿上北齐皇子服的那一刻,便走进了帝师为他编织的丝网中。
只要帝师不放他们回大周,他们回国之路便遥遥无期。
比起回国,他更害怕没有能力保护沈青檀。
帝师今日的所作所为,像是在警告他。
倘若再有下一次,沈青檀便不会安然无恙地回来。
赵颐不想受制于人,也不想任人摆布,更不想将沈青檀置身在危险中。而他想要摆脱这一切,唯有坐上那个位置。
想到这里,赵颐突然明白过来,明白了帝师真正的目的。
第403章 赵颐的决定
帝师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争夺皇位,否则不会煞费苦心逼迫他来北齐,更不会为他肃清障碍,将他扶植到如今的地位。
但他从未想过留在北齐,一心想要回到大周。
帝师为了激发他对皇权的渴望,精心为他设了一个局,并且没有刻意遮掩身份,仿佛不怕他将他的野心泄露出去。
这般无所顾忌的态度,令赵颐心情沉重,不由得想起那枚前朝太子的私印,心底生出两个猜疑。
其一,前朝太子早已折在帝师的手里。
其二,帝师就是前朝皇族后裔。
赵颐偏向后者。
帝师有经天纬地之才,殚精竭力的治国安民,可见他的眼底装着北齐的百姓。
这样一个一心为民的人,按照常理是要挑选一位仁德的明主,可帝师却偏偏扶植了昏庸无能的北齐帝。
如果帝师是前朝皇族后裔,这一切便说得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