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1 / 3)
提起费三娘,尹遥倒是有阵子没见着了,虽然她现在仍每早在坊中摆摊儿,不过隔壁的馄饨摊儿却已换了摊主。
费三娘跟许二郎的婚事,便定在下月,最近两家都忙着筹备婚礼,自也没空摆摊儿了,倒是把尹遥给弄得有些寂寞了。
好在还有七娘陪她一道摆摊儿,不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罢了,不再摆摊的事儿费三娘之前就提过,如今也只是提前了些许时日。不过她二人的新婚礼物,尹遥还没想好要送什么,最近倒是要开始准备了。
三人吃饱喝足,尹遥坐着消消食儿。她一边筹划着礼物,一边随手拿起那已写好的传单仔细瞧了瞧,见自个儿的要求都写上了,优惠酬宾的内容还十分醒目,很是满意地点点头。
那边儿的杜昭却没闲着,根据脑中的记忆,不过片刻便画好了明日的水牌。这份是要裱在木板上、立在铺子门口的,至于贴在南市入口的,他一般都是第二日上午,再根据这张誊画。
将画摊在桌上晾干墨迹,又把那沓传单从尹遥手中拿过来,杜昭起身准备出门,去各大邸店酒肆门外张贴。
他刚推开门,瞧见尹遥也起身跟了出来,便问了句:“东家,你也要出门吗?”
尹遥点点头:“嗯,我去趟胡家店。”
她平时不都是让自个儿跑腿儿的?杜昭有些奇怪:“去胡家店做什么?”
“我去请胡娘子帮我留意留意,近期有没有什么可靠的伙计在找活儿。”
杜昭脚步慢了半拍:“你还要招伙计?”
“别堵门口呀,”尹遥瞅了他一眼,一脸莫名其妙:“多新鲜哪,你走了我不得再招新伙计吗?”
第68章
自从匠人将烤炉砌好,之后的几日都是大晴天,尹遥如今也不锁厨房门了,夜间仍开着通风,不过两三日的工夫,烤炉便已完全干透。
这烤炉尺寸很大,足有一个成年人张开双臂的宽度,高度也有快一人高,下面是烧柴的地方,上面的空腔则可以用来烤制食物,上面还有根烟囱,将烟排到室外。
这形式是尹遥参照嘉庆坊和华阴县家中,那用来烤制胡饼的窑炉,又加以调整之后制成的。
刚确认可以投入使用,她就兴奋地开炉,试着做了老早便想着的蛋黄酥。
咸鸡子敲开只留鸡子黄,淋上米酒送入烤炉,烤到蛋黄出油,晾凉后包上豆沙馅儿,团成一个个圆球形。
豆沙球外面裹上陆娘子备好的油酥皮,再刷一层蛋液、撒上一小撮胡麻点缀,便是一个个圆滚滚又憨态可掬的蛋黄酥。
尹遥打开烤炉的炉门,这烤炉跟土灶的原理差不多,也是根据添柴、减柴控制温度高低,除了温度变化的速度有些慢之外,用起来总体还算方便。
只是如今毕竟是大唐,还没有温度计这种东西,只能凭着经验来估计炉中温度。
这包好的蛋黄酥,尹遥先不敢全都放进去,只是放一两个试试,在调整了几次之后,终于算是掌握了个八九不离十。
新鲜出炉的蛋黄酥,个个儿表面酥脆金黄,且又香气扑鼻。
尹遥咬了一口细细品尝,相比较油炸的花酥,这烤制出来的酥皮糕饼,口感又更加干爽清新一些,而其中咸鸡子黄与甜豆沙的结合,又使其口感更加丰富许多,难怪在现代也是款长盛不衰的网红甜品呢!
她对自个儿的作品十分满意,于是这几日沈记的代售摊子上,也都又纷纷上市了新品。
大唐人民也是识货之人,这酥脆鲜香的蛋黄酥,一上市便兜售一空,之后的几日里,也仍是供不应求。搞得代售的摊主们,纷纷前来沈记,请尹遥再多多做些才好。
于是尹遥只好带着陆娘子,一边擀酥皮、制豆沙馅儿、包蛋黄酥,一边送入烤炉中一批批烤熟,这烤炉甫一上任,便忙得差点儿连轴转。
待到几日过去,百姓的新鲜劲儿好容易过了些,蛋黄酥的销量也恢复了正常水平,虽说仍是抢手货,但至少不会哄抢了,她俩这才稍微歇下来一会儿。
从前天开始,差不多一上午便能把蛋黄酥烤好,尹遥作为一个合格的周扒皮,连烤炉闲着都见不得,她又开始琢磨起了其他的吃食。 ↑返回顶部↑
费三娘跟许二郎的婚事,便定在下月,最近两家都忙着筹备婚礼,自也没空摆摊儿了,倒是把尹遥给弄得有些寂寞了。
好在还有七娘陪她一道摆摊儿,不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罢了,不再摆摊的事儿费三娘之前就提过,如今也只是提前了些许时日。不过她二人的新婚礼物,尹遥还没想好要送什么,最近倒是要开始准备了。
三人吃饱喝足,尹遥坐着消消食儿。她一边筹划着礼物,一边随手拿起那已写好的传单仔细瞧了瞧,见自个儿的要求都写上了,优惠酬宾的内容还十分醒目,很是满意地点点头。
那边儿的杜昭却没闲着,根据脑中的记忆,不过片刻便画好了明日的水牌。这份是要裱在木板上、立在铺子门口的,至于贴在南市入口的,他一般都是第二日上午,再根据这张誊画。
将画摊在桌上晾干墨迹,又把那沓传单从尹遥手中拿过来,杜昭起身准备出门,去各大邸店酒肆门外张贴。
他刚推开门,瞧见尹遥也起身跟了出来,便问了句:“东家,你也要出门吗?”
尹遥点点头:“嗯,我去趟胡家店。”
她平时不都是让自个儿跑腿儿的?杜昭有些奇怪:“去胡家店做什么?”
“我去请胡娘子帮我留意留意,近期有没有什么可靠的伙计在找活儿。”
杜昭脚步慢了半拍:“你还要招伙计?”
“别堵门口呀,”尹遥瞅了他一眼,一脸莫名其妙:“多新鲜哪,你走了我不得再招新伙计吗?”
第68章
自从匠人将烤炉砌好,之后的几日都是大晴天,尹遥如今也不锁厨房门了,夜间仍开着通风,不过两三日的工夫,烤炉便已完全干透。
这烤炉尺寸很大,足有一个成年人张开双臂的宽度,高度也有快一人高,下面是烧柴的地方,上面的空腔则可以用来烤制食物,上面还有根烟囱,将烟排到室外。
这形式是尹遥参照嘉庆坊和华阴县家中,那用来烤制胡饼的窑炉,又加以调整之后制成的。
刚确认可以投入使用,她就兴奋地开炉,试着做了老早便想着的蛋黄酥。
咸鸡子敲开只留鸡子黄,淋上米酒送入烤炉,烤到蛋黄出油,晾凉后包上豆沙馅儿,团成一个个圆球形。
豆沙球外面裹上陆娘子备好的油酥皮,再刷一层蛋液、撒上一小撮胡麻点缀,便是一个个圆滚滚又憨态可掬的蛋黄酥。
尹遥打开烤炉的炉门,这烤炉跟土灶的原理差不多,也是根据添柴、减柴控制温度高低,除了温度变化的速度有些慢之外,用起来总体还算方便。
只是如今毕竟是大唐,还没有温度计这种东西,只能凭着经验来估计炉中温度。
这包好的蛋黄酥,尹遥先不敢全都放进去,只是放一两个试试,在调整了几次之后,终于算是掌握了个八九不离十。
新鲜出炉的蛋黄酥,个个儿表面酥脆金黄,且又香气扑鼻。
尹遥咬了一口细细品尝,相比较油炸的花酥,这烤制出来的酥皮糕饼,口感又更加干爽清新一些,而其中咸鸡子黄与甜豆沙的结合,又使其口感更加丰富许多,难怪在现代也是款长盛不衰的网红甜品呢!
她对自个儿的作品十分满意,于是这几日沈记的代售摊子上,也都又纷纷上市了新品。
大唐人民也是识货之人,这酥脆鲜香的蛋黄酥,一上市便兜售一空,之后的几日里,也仍是供不应求。搞得代售的摊主们,纷纷前来沈记,请尹遥再多多做些才好。
于是尹遥只好带着陆娘子,一边擀酥皮、制豆沙馅儿、包蛋黄酥,一边送入烤炉中一批批烤熟,这烤炉甫一上任,便忙得差点儿连轴转。
待到几日过去,百姓的新鲜劲儿好容易过了些,蛋黄酥的销量也恢复了正常水平,虽说仍是抢手货,但至少不会哄抢了,她俩这才稍微歇下来一会儿。
从前天开始,差不多一上午便能把蛋黄酥烤好,尹遥作为一个合格的周扒皮,连烤炉闲着都见不得,她又开始琢磨起了其他的吃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