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4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谁来顶?麦卡锡。杜鲁门已经厌倦了麦卡锡的喋喋不休,以及对自己的毫不客气,同时他那贪得无厌的权力欲望。
  杜鲁门觉得是时候放弃麦卡锡了。有的时候处理一件事,并不是一定需要某人为这件事背负责任。
  就像是这次误炸事件,最需要背负责任的人是谁?是海航的司令官,是海航的参谋长,是五角大楼作战会议室里的将军和参谋们。
  是他们一直认为,那个地方是秘密兵工厂。
  而有此推断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没有人会傻乎乎的按照国际公约公布战俘营的位置】。
  仅此而已,没有其他理由。
  而这个理由是可以公开给民众们说的吗?
  明显不行。所以他们处理了飞行员,但是民众们的怒火还是没有完全消退。
  于是白宫想到了一个好用且常用的办法,那就是“转移民众视线”。“民众总是愚蠢而又短视的,他们既不愿意好好听,也不愿意好好看。现在战俘营事件波澜很大,没关系。我们只要制造一个波澜更大新闻把战俘营事件盖过去就好了。”
  “转移民众视线,他们自然就会忘记这件事。人的注意力有限的。同时我们也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段,把那群战俘的问题解决掉。”
  杜鲁门的幕僚们提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杜鲁门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让他们去执行。
  这次的行为也得到了fbi的大力支持。
  因为胡佛也不想别人联想到情报失误的问题,然后莫名其妙的想到他。
  所以,找个人来背锅吧!麦卡锡刚好合适,就他吧。
  于是铺天盖地的对麦卡锡不利的舆论被倾倒了出来。
  在美国,只要胡佛想要整一个人。
  不管这个人是总统、富商还是平民百姓,胡佛都有的是办法。
  麦卡锡一夜之间从美国的反共英雄立刻变成了舆论媒体中的牛皮大王。
  形式转换只在一夜之间。麦卡锡注定要完蛋了。
  但是美国反共的形式并不会因为麦卡锡的退下而结束,资本需要一个代言人,但是这个代言人是谁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人能不能成为一把锋利的刀子。
  麦卡锡的落幕仅仅只是时间问题了。
  但是众议院和精英阶级们需要一个能替代麦卡锡的角色。
  一个锋利的刀子。而在一个酒会上,来自德州的议员有意无意的提了一嘴:“我们德州有一个很厉害的家伙。他把德州的战俘仅仅只花了三天就全部搞定了。足足十一个人啊!现在全都签署了协议,并且录下了口供。”
  “必要的时候,他们会跳出来揭开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丑恶嘴脸。”德州议员的话引起了众议院其他议员的关注。
  不断有人向他打听这人是谁,还有人问能不能把这样厉害的人物借调一下,解决一下自己州内那些不老实的战俘的问题。
  而众议院现如今的非美调查委员会的会长则默默捏了捏胡须,他把德州议员的话给听进去了。
  那个名叫赫克托尔?金?马修的家伙说不定可堪大用呢。毕竟从古自今,官场就少不了酷吏。
  古今如是,中外如是。人人都在痛骂来俊臣,可是痛骂来俊臣者又有几人有实力有手腕成为来俊臣呢?
  酷吏不是那么好当的,官场的利刃不是谁都能做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