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5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扎瓦茨基虽然在苏联很出名,但是显然他现在还没到需要专门请几个佣人来伺候他生活的阶段。
  和现在好莱坞里那些腐朽的资本主义导演不同,扎瓦茨基还是和苏联人民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而不是生活在云朵上。
  按照妻子的要求,扎瓦茨基购买各种物品,最后他来到自己最不愿意去的中国食品区。
  好吧,最不愿意去的主要原因是这里一直在排队、排队!
  扎瓦茨基无奈的都想要举手投降了。从前胜利百货商店里,中国商品区算是门可罗雀。
  是苏联照顾兄弟国家,让他们赚外汇的地方。
  就像是历史上的后世中国给朝鲜开了很多方便之门,让他们在中国经营许多正宗朝鲜餐馆赚外汇一样。
  (顺便说一句,朝鲜国营餐馆的味道普遍高于韩国各种餐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胜利商店的中国商品区现在总是在排队。
  因为从山海关汽水开始,中国的食品开始火了!汽水、膨化食品,而且现在又上新了,苏联代表团去中国考察的时候和对方的食品厂签了一个协议,购买了一批糖果回来。
  从前的中国糖果在苏联并不受欢迎,因为总是不够甜。只有实在是没办法了,苏联人才去吃。
  但是这次代表团弄来的糖果刚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就是哈尔滨食品厂仿制士力架的那款花生糖。
  这糖果能成功打开苏联市场,第一是因为它的味道确实是很符合苏联人。
  尤其是高甜味的糖加上高热量的花生,这简直就是高纬度寒带国家必备小零食。
  除此之外,李锐也让人给食品厂做了设计。按照李锐的说法,那就是这个时期的中国人普遍太含蓄,导致中国有好商品都宣传不出去。
  就像是山海关可乐吧。
  最早的时候山海关可乐方面是想要沿用原来的老设计(其实就是没设计,纯色的纸上印刷品牌名而已)。
  还是李锐给否了,出口的外贸商品必须要花里胡哨。
  所以才有了提升生产成本也要印刷的红墙绿瓦山海关城墙的画面。
  这个包装配合着优秀的商品,立刻在苏联打开局面。因为包装好看,苏联人都觉得这种汽水很上档次,摆出来宴客也是很棒的一种饮品。
  如果当时搞一个土里土气的包装,那么苏联人会不会把它摆上公务宴席的台上那就不好说了。
  而这款花生糖也一样,采用红黑包装设计。
  正面采用中苏双语写着品牌名称:大地。并且也印刷上了各种非常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口号和标语。
  诸如【饿了?来一根,还能揍三个敌人】。“工人,力量的源泉”。当然,作为一名剽窃贩,李锐自然也不会放过那句著名的“横扫饥饿,做回自己”。
  这些俄语标语都是李锐让人在电脑上进行排版设计的,按照一定比例和美学进行设计,显得异常有力量感。
  非常符合这款花生糖快速补充能量的定位。
  高寒地区,饿了的时候来一根能量爆炸的花生糖是真的一种享受。
  尤其是户外工作的人群,比如说巡逻的士兵和警察等等。
  现在莫斯科的警察几乎每人都会带一根花生糖在出门巡逻。
  而也因为这些原因,这款糖在苏联开始爆火。因为中国食品在苏联的热销,出人意料的是带动了其他中国商品在苏联的热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