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66节(1 / 4)
这是很不容易的,云贵川的少民和山民很多。
很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区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所以他们对那些不说他们山里土话,也没有和他们一样生活习惯的解放军是很抗拒的。
不过剿匪之后,山民们对解放军更信赖了,这样对后续的工作开展也更好了。
毛岸英继续说道:“爸,我去了云贵川的山区和农村才知道,原来农村和农村也有巨大的差距啊。”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问:“哦,你看见了什么不同?”
“爸,我们家小时候就生活在农村。我小时候就在想,大抵上所谓的农村大概就是我们家那样的。”
毛岸英说道这自嘲的笑了笑:“我觉得湖南的农村已经很穷了。后来少年时代虽然过了一些苦日子,但是你把我送去了苏联读书,实际那时候日子好了不少。虽然后面和苏联人一起打仗,但吃穿总是不缺的。”
毛岸英这话说的其实还是谦虚,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能够给战士们提供的食品是很有限的。
苏联人给士兵们吃的黑色大列巴,那可不是后世那种为了健康搞出来的纯燕麦面包之类的东西。
那种黑色大列巴之所以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颜色,那是因为在面粉里面掺了大量的木屑。
以此来提高士兵们的耐饥饿程度。当然,这种掺入木屑的大列巴伙食还是胜过当时中国军队伙食的,尤其是国军同期的伙食。
毛岸英继续道:“我一直以为,湖南那种农村差不多便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了。其他地方的农村比它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太多去。”
“但是去了云贵川之后我才知道,湖南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毛岸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要缓一缓。
“我在贵州亲眼看见,一家父母为了两百斤大米就让十四岁的女儿嫁给隔壁村瘸腿的老光棍。”
“我也见到了一家五口人,就只有一条可以穿的裤子。”
“国家给分了地,但是有的村子地碎的根本没法看,三亩地要跑七个地方去种。就这样,这么穷的村子。我们去剿匪,他们还要杀鸡给我们吃。我们怎么吃得下啊!”
毛岸英说道这里不断的叹息。
毛主席也感慨道:“你出去的这趟没有白出去,涨了自己的见识,让你认识到这个国家真正的样子了。我们的几亿农民,其中大多数还生活在十七世纪。”
“你看了这些,有什么想法吗?”面对毛主席的疑问,毛岸英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最好是能把山区里的山民都迁移出来。这样一来是可以让他们生活的更好点,二来是减少行政成本。
第三则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山里,很多山民的凶悍和野蛮会让他们以后和这个世界越发的格格不入。”
看起来在来的路上毛岸英已经就这个问题思考了许久,并且有自己的答案。
但是毛主席没有直接回应毛岸英的问题,也没有说他的想法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
而是说道:“这是个办法。但估计是个见效很慢,而且需要很长久的时间以及大量财力才能做到的事情。”
毛主席这话说的没错,因为在历史上中,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搞吊庄移民和集村并寨。
从八十年代搞到2022年,搞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才勉强搞出一些成果。
这其中有多少挫折,投入多少钱财,出了多少问题。
许多人只看见了2020年后的开始井喷的成果,却没有看见之前四十年为这个伟大事业而奉献牺牲了多少人。
“你说的是个办法,但是具体能不能搞,怎么搞。需要人去亲自试地调研才行。尤其是关于农民用地怎么解决的问题。将村庄并入到一起的话,需要解决的基层矛盾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省行政成本。”
毛主席对中国的农民了解是很深刻的。 ↑返回顶部↑
很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区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所以他们对那些不说他们山里土话,也没有和他们一样生活习惯的解放军是很抗拒的。
不过剿匪之后,山民们对解放军更信赖了,这样对后续的工作开展也更好了。
毛岸英继续说道:“爸,我去了云贵川的山区和农村才知道,原来农村和农村也有巨大的差距啊。”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问:“哦,你看见了什么不同?”
“爸,我们家小时候就生活在农村。我小时候就在想,大抵上所谓的农村大概就是我们家那样的。”
毛岸英说道这自嘲的笑了笑:“我觉得湖南的农村已经很穷了。后来少年时代虽然过了一些苦日子,但是你把我送去了苏联读书,实际那时候日子好了不少。虽然后面和苏联人一起打仗,但吃穿总是不缺的。”
毛岸英这话说的其实还是谦虚,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能够给战士们提供的食品是很有限的。
苏联人给士兵们吃的黑色大列巴,那可不是后世那种为了健康搞出来的纯燕麦面包之类的东西。
那种黑色大列巴之所以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颜色,那是因为在面粉里面掺了大量的木屑。
以此来提高士兵们的耐饥饿程度。当然,这种掺入木屑的大列巴伙食还是胜过当时中国军队伙食的,尤其是国军同期的伙食。
毛岸英继续道:“我一直以为,湖南那种农村差不多便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了。其他地方的农村比它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太多去。”
“但是去了云贵川之后我才知道,湖南为什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毛岸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要缓一缓。
“我在贵州亲眼看见,一家父母为了两百斤大米就让十四岁的女儿嫁给隔壁村瘸腿的老光棍。”
“我也见到了一家五口人,就只有一条可以穿的裤子。”
“国家给分了地,但是有的村子地碎的根本没法看,三亩地要跑七个地方去种。就这样,这么穷的村子。我们去剿匪,他们还要杀鸡给我们吃。我们怎么吃得下啊!”
毛岸英说道这里不断的叹息。
毛主席也感慨道:“你出去的这趟没有白出去,涨了自己的见识,让你认识到这个国家真正的样子了。我们的几亿农民,其中大多数还生活在十七世纪。”
“你看了这些,有什么想法吗?”面对毛主席的疑问,毛岸英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最好是能把山区里的山民都迁移出来。这样一来是可以让他们生活的更好点,二来是减少行政成本。
第三则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山里,很多山民的凶悍和野蛮会让他们以后和这个世界越发的格格不入。”
看起来在来的路上毛岸英已经就这个问题思考了许久,并且有自己的答案。
但是毛主席没有直接回应毛岸英的问题,也没有说他的想法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
而是说道:“这是个办法。但估计是个见效很慢,而且需要很长久的时间以及大量财力才能做到的事情。”
毛主席这话说的没错,因为在历史上中,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搞吊庄移民和集村并寨。
从八十年代搞到2022年,搞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才勉强搞出一些成果。
这其中有多少挫折,投入多少钱财,出了多少问题。
许多人只看见了2020年后的开始井喷的成果,却没有看见之前四十年为这个伟大事业而奉献牺牲了多少人。
“你说的是个办法,但是具体能不能搞,怎么搞。需要人去亲自试地调研才行。尤其是关于农民用地怎么解决的问题。将村庄并入到一起的话,需要解决的基层矛盾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省行政成本。”
毛主席对中国的农民了解是很深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