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氏的嫂嫂肩上挎着个布包裹,没有交给辛长平的意思,只说:“锦娘可好,我替夫君和公爹去瞧瞧她。”
  辛长平闻言便带了徐氏去见宋氏,虽是亲兄妹,但宋氏的哥哥也不好进产房,便等在外边。
  等辛长平出来,便带着宋氏的哥哥去和辛家的人见礼。
  辛月对徐氏喊了声舅母,搬了个坐墩请徐氏坐下。
  徐氏淡淡的瞧了眼辛月,应付式的问了句:“听说你前些日子病了,可好了?”
  辛月说:“已经好了。”
  徐氏便点点头,说教道:“姑娘家还是要在家待着,别成日里出去疯玩,冬日里还跑出去吹风,惹场风寒浪费了家里多少银子,你兄长的束脩都花不够了,还惹得你娘去找我们借钱。”
  给辛月听得嘴角直抽抽,再是没想到这个舅母对晚辈没有一点爱护之心,不说嘘寒问暖,还当面冷嘲热讽上了。
  顾忌着宋氏,辛月强忍着没反驳回去,只用力的掐着掌心忍着怒气。
  宋氏却听不下去了,本来女儿生病,兄嫂就没有任何帮衬,不闻不问也就算了,只当白做的舅舅舅母,哪想到嫂子还跑来当面教训起自己女儿来,好像月娘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似的。
  宋氏同徐氏自来关系便一般,未出嫁时在家就处得不好,常有口角,便直接出言怼了回去道:“嫂子这话说的,哪家的小娘子是天天被拘在家里的,便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也还同手帕交出门踏青游街、办茶会花会呢。”
  “我可是好心帮你管教一下月娘,姑娘家最怕爱玩日后玩得心野了,你们这么宠着她,瞧这回不就害得盛哥儿交不上束脩了。”徐氏便把眼神从辛月身上挪开,移到了宋氏身上。
  第24章
  徐氏状似好心,但语气里满满的都是幸灾乐祸的意味,说:“我们可没余钱贴补你们,如今绣庄的生意不好做了,府城新开了一家绣庄,她们那些绣娘都是从江南重金请过来的。”
  “要是娘还在,兴许还能有些生意可做。”说着徐氏把挎着的包裹打开,里面装的正是宋氏先前托人送回去的绣品,徐氏随便打开一幅说:“你瞧你绣的这些绣品,最近可是一副都卖不出去。”
  徐氏嘴里饱含讥讽的说道:“你这些绣画,都是用些常见的针法绣的,那些大户人家早都瞧腻了,那些江南来的绣娘,人家绣出来的绣画双面都有图案,说是叫双面绣,府城的富贵人家都哄抢了买去,见识了那种绣品,你这些寻常样子的绣品,我们降到一半的价格都卖不出去了。”
  说完徐氏还毫不爱惜的把宋氏的绣画全都随手堆放在一边,绣品本就娇贵,这般容易产生折痕,辛辛苦苦绣好些天才得的一幅绣品,说不定就毁了。
  辛月见状心疼的把绣画抢过来,一幅一幅的摆弄平整,叠放好,才冷着眼瞪着徐氏道:“看来舅母今儿不是来给年哥儿贺生祈福的,倒似专门来奚落人的。”
  徐氏一听,皱起了眉头凌厉的呵斥道:“你这小丫头,在长辈面前怎地这么放肆,我可是你舅母,你只个晚辈,竟还敢教训起长辈来了!”
  徐氏从小因为长得出众,在自家姐妹里一惯是掐尖要强的那个,衣服她要抢最鲜亮的穿,饭食她要抢最好的吃,活她要抢最轻省的干。
  后来长大了,徐家开始有媒婆上门给她和姐妹们说媒。
  给徐氏说的人家,只是附近村里田地多点的庄户,给徐氏向来不放在眼里的堂妹说的,却是清水镇上开着大绣庄的富户。
  徐氏自然忍不了这种落差,便使了手段把堂妹的亲事抢了过来。
  后来徐氏如愿嫁进了宋家,没想到因为自己不善刺绣,便被公婆百般嫌弃。
  她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在学了,两手都被扎的没一块好皮肉了,公婆却还日日拿小姑子与自己对比,把自己说得一文不值。
  徐氏恨瞧不上自己的公婆,也嫉恨有一双巧手的小姑子,公婆她无法反抗,便日日在夫君面前吹枕头风。
  徐氏常常私下里对宋氏的哥哥哭诉,说宋氏瞧不起自己,给自己眼色瞧,惹得宋氏的哥哥多次冲宋氏找不痛快,替妻子出气。
  宋氏出嫁前,没少与这夫妻俩吵架。
  她早就知道徐氏看不惯自己,只是她也不在乎罢了,反正她从小就与哥哥不合,自然也不曾盼过能与嫂子相亲相爱,再说她也瞧不上徐氏拈轻怕重掐尖好强的性子,两方便一直是互相看不惯。
  但因为家里的绣庄指着宋氏刺绣,这夫妻俩总还得与宋氏维持个面子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