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侍卫摆摆手,示意他们进去,嘴上仍不悦道:“别挡着后头的人。”
  这下几人都恼了,连一向好脾气的穗穗也生了气。
  玉松调整好心情,活跃气氛说:“为了防止你下次再忘记,咱们往后就喊你沈阿狗罢。”
  “郑玉松,我记着在徐州的时候,你也跟那客栈掌柜打了一场,还打坏了人家四根板凳条,害得我们被赶出来。”沈度将披风撑开,罩住身下抱着梁婋昏昏欲睡的梁照儿,又调整了下位置好让母女两个睡得更安稳些。
  玉松嘴硬道:“那是黑店,若非我发觉的早,说不准你们早就被挖肾挖肝了。”
  穗穗闻言起了一背的鸡皮疙瘩,往玉松身后缩了缩。
  入城后,车驾不许疾行,玉松只好放慢了速度,正好得闲欣赏一番汴京风光:坊巷御街自宣德楼迤逦南延,阔逾二百步,将汴京劈作东西两畔。路心设朱漆杈子两行,界出中心御道;杈内甃以砖石,辟御沟二道,沟中植莲荷,近岸则桃李梨杏错杂,间缀繁花,每至春夏,灿若锦绣。
  汴河穿城而过,水面舟楫鳞集,商船客舫往来如梭。州桥之上,行人摩肩,车马云集,喧嚣不绝;桥下则有三五小摊,叫卖炊饼、包子诸般吃食,声传四野。岸边纤夫正领起激昂号子,弓腰曲背列队拉着船只往前行。
  沈度轻轻拍了拍怀中小憩的女人,记着她昨夜还说过想瞧都城俗景,此刻怕她错过到时又闹得不安生便小声唤她起来看看。
  梁照儿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从沈度的披风中钻了出来,掀开车帘循声朝外头望去。
  两湖春色通御河,百尺朱楼压宝津。见到了前人口口相传的汴京城,梁照儿一时有些未回过神来:“这……这就是汴京城吗?”
  燕环收回视线,对着车内道:“我瞧着这汴京城也不如想象中的繁华,和扬州也差不多。”
  穗穗也道:“我觉着也是,也不是说不好罢,就是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好。”
  玉松回说:“白日里是瞧不出甚么特别之处来,不过你等到晚间再看可就大不一样了。”
  梁照儿没见过世面,觉得白日的汴京城比之后世各大城市的人造古镇景点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若是再看到夜间的汴京城更不知何等的震撼。
  沈度起身到前头去驾车换玉松进来歇息。
  几人闲话了一阵,马车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南通巷子口。
  南通巷北多是书坊刻肆,巷子里弥漫着一股松香味,南边则见药铺林立,有城中第一大药局惠民药局的分行在此。巷子里往来的不是书生就是药匠郎中,按孟母的标准,这里算极好的住址了。
  黄爷说的屋子位于南通巷北,此刻已有位小郎君站在门口候着了。
  小郎君见迎面走来的四人讲话间带着些江南口音,便知是所要接应之人。故而他立刻迎了上去,也换上了南边的口音道:“是扬州来的梁掌柜麽?”
  梁照儿闻言有些惊讶:“小郎君莫不也是江南一带的?”
  “正是呢,早些年跟着家里人到汴京城来了后便只讲官话了,如今听到乡音也亲近得很。”小郎君眉眼弯弯,很是可亲。
  梁照儿闻言只觉这汴京城的牙行也太会做生意了,将他们的底细打听得一清二楚,还专门派了个会讲吴语的牙人来应酬,很难不拉好感度。她欣然接受了小郎君的殷勤服务,又是帮着搬箱子,又是领着几人进去看院子。
  院子倒和之前说的没什么两样,三间厢房一间厨房,青砖灰瓦,窗棂糊着细棉纸,透着暖光。中间一小块空地虽不算阔大,却收拾得利落。青石板铺就,东侧搭着半间茅棚,能喂马,西侧靠墙种着株石榴,春日里新叶初绽,嫩得发亮。
  先付了三个月的租金,又交换了契书,四人才算正式租赁下了这栋小院。
  小郎君成了单心情舒畅,热情地向几人介绍着附近好吃的、好玩的:“……马行巷的鹿家包子、石逢巴子和旋煎羊白肠都是大家最常去买的,还有渴水,冰冰凉凉的,解腻。”
  “鹿家包子?”燕环好奇地问道,“可是姓鹿的人家做的?”
  小郎君头摇成拨浪鼓:“不不不,鹿家包子是用鹿肉作馅料的,鹿肉可是个金贵东西,寻
  常难吃到的。”
  听了小郎君详细介绍了方才所说的几样美食后,梁照儿觉得这汴京人的口味可比扬州人重多了:鹿肉包子就不说了,石逢巴子是烤羊肉片,旋煎羊白肠更是直接把羊肠切成段煎炸着吃。除了那渴水听着还不错,像是水果版的熟水,现代的果汁,将水果熬成果酱再混入冰水冲调成饮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