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第153节(1 / 4)
普开源在一旁轻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这沉默的局面:“老李,小张,小桑说的也是实际情况。咱们不能把所有的担子都压在她身上,她买生产线是为了做生意,不是来当慈善家的。”
李科长放下茶杯,重重地叹了口气:“桑总,我们也知道你的难处。可是这些职工都是跟着厂子几十年的老人了,要是不给他们找条出路,下个月的职工大会真的不好交代啊。”
桑瑜看着李科长满脸的愁容,心里也清楚他的不易,但商场如战场,她不能因为同情就做出让步。
她微微前倾身体,语气诚恳地说:“李科长,我理解你的顾虑。这样吧,生产线和主车间需要的技术工人,我可以优先从原厂职工里招聘,保证给他们合理的薪资待遇。但是人数不能太多,最多一百五十人,而且必须是有真本事的技术骨干。”
这个提议让李科长和张干事都愣了一下,他们没想到桑瑜会做出这样的让步。
一百五十人虽然不多,但至少解决了一部分核心职工的就业问题,也能给职工大会一个交代。
张干事连忙问道:“桑总,那价格方面呢?五十万真的太低了,我们很难向上级交代。”
桑瑜早就料到他们会问价格的事,她微微一笑:“价格方面,我也不是不能让步。如果你们能保证解决所有职工的集资问题,并且同意我只招聘一百五十名技术骨干,那我可以把价格提高到五十五万。而且我还是坚持要第三方评估,如果评估价值高于五十五万,我可以按评估价上浮三个点,但不能再多了。”
这个价格比之前的五十万高了五万,又比国资办期望的价格低了不少,算是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
李科长和张干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犹豫。
普开源在一旁打圆场:“老李,小张,五十五万加上解决一百五十名职工的就业,已经很不错了。小桑也是诚意满满,你们就别再犹豫了。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再想找到合适的买家可就难了。”
李科长沉默了许久,终于像是下定了决心:“好,桑总,我同意你的提议。但是第三方评估必须由我们国资办指定的机构来做,而且评估费用要我们双方平摊。”
桑瑜毫不犹豫地答应:“没问题,只要评估机构公正专业,谁指定都一样。评估费用平摊也很合理。”
双方终于在价格和职工安置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李科长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伸出手:“桑总,合作愉快!”
第141章
张干事连忙从公文包里抽出合同草案, 蓝色文件夹在会议桌上摊开时发出清脆的响声。
桑瑜指尖划过打印工整的条款,指甲在“设备交接清单”字样上微微停顿,刘玉城则掏出随身携带的红笔, 在有疑问的条款旁做着标记, 两人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 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后续合作的细节。
“这里的付款周期建议明确到工作日。”
普开源忽然指着合同第十三条开口,他指尖在“三十日内”的字样上轻点,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 “还要加上不可抗力条款的补充说明, 避免后续出现纠纷。”
桑瑜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建议,笔尖在纸页上划出沙沙轻响,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合同文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会议室的挂钟时针悄悄划过三点,当最后一处修改意见达成共识时,张干事重新打印的合同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
桑瑜深吸一口气, 握着钢笔的手指微微用力, 黑色墨水在签名栏落下流畅的字迹,笔尖离开纸面的瞬间, 她感觉心跳漏了一拍——这不仅是名字的印记,更是万年青跨界发展的郑重承诺。
刘玉城紧随其后签字, 笔尖划过纸张时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墨水在末尾洇出小小的墨团。
桑瑜将签好的合同轻轻推到对方席, 指尖触到纸面的刹那, 一股复杂的情绪在胸腔里翻涌:有谈判成功的激动, 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这条凝聚着所有人心血的生产线,终将成为万年青事业版图上崭新的坐标。
走出会议室时,夕阳正将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粉色, 余晖穿过厂区的老槐树,在布满裂纹的水泥路上织就金色网纹。
桑瑜望着远处锈迹斑斑的铁门,门轴处的红漆早已剥落,但在暮色中却仿佛镀上了一层暖意。
她恍惚间仿佛听见机器启动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眼前浮现出生产线运转时的忙碌景象:传送带载着成品卫生巾平稳前行,质检灯在包装好的产品上扫过柔和的光。
“姐,我们真的成了!”刘玉城兴奋地挥了挥手里的合同副本,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雀跃,“不出三个月,咱们的卫生巾生产线就能正式投产!” ↑返回顶部↑
李科长放下茶杯,重重地叹了口气:“桑总,我们也知道你的难处。可是这些职工都是跟着厂子几十年的老人了,要是不给他们找条出路,下个月的职工大会真的不好交代啊。”
桑瑜看着李科长满脸的愁容,心里也清楚他的不易,但商场如战场,她不能因为同情就做出让步。
她微微前倾身体,语气诚恳地说:“李科长,我理解你的顾虑。这样吧,生产线和主车间需要的技术工人,我可以优先从原厂职工里招聘,保证给他们合理的薪资待遇。但是人数不能太多,最多一百五十人,而且必须是有真本事的技术骨干。”
这个提议让李科长和张干事都愣了一下,他们没想到桑瑜会做出这样的让步。
一百五十人虽然不多,但至少解决了一部分核心职工的就业问题,也能给职工大会一个交代。
张干事连忙问道:“桑总,那价格方面呢?五十万真的太低了,我们很难向上级交代。”
桑瑜早就料到他们会问价格的事,她微微一笑:“价格方面,我也不是不能让步。如果你们能保证解决所有职工的集资问题,并且同意我只招聘一百五十名技术骨干,那我可以把价格提高到五十五万。而且我还是坚持要第三方评估,如果评估价值高于五十五万,我可以按评估价上浮三个点,但不能再多了。”
这个价格比之前的五十万高了五万,又比国资办期望的价格低了不少,算是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
李科长和张干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犹豫。
普开源在一旁打圆场:“老李,小张,五十五万加上解决一百五十名职工的就业,已经很不错了。小桑也是诚意满满,你们就别再犹豫了。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再想找到合适的买家可就难了。”
李科长沉默了许久,终于像是下定了决心:“好,桑总,我同意你的提议。但是第三方评估必须由我们国资办指定的机构来做,而且评估费用要我们双方平摊。”
桑瑜毫不犹豫地答应:“没问题,只要评估机构公正专业,谁指定都一样。评估费用平摊也很合理。”
双方终于在价格和职工安置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李科长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伸出手:“桑总,合作愉快!”
第141章
张干事连忙从公文包里抽出合同草案, 蓝色文件夹在会议桌上摊开时发出清脆的响声。
桑瑜指尖划过打印工整的条款,指甲在“设备交接清单”字样上微微停顿,刘玉城则掏出随身携带的红笔, 在有疑问的条款旁做着标记, 两人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 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后续合作的细节。
“这里的付款周期建议明确到工作日。”
普开源忽然指着合同第十三条开口,他指尖在“三十日内”的字样上轻点,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 “还要加上不可抗力条款的补充说明, 避免后续出现纠纷。”
桑瑜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建议,笔尖在纸页上划出沙沙轻响,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合同文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会议室的挂钟时针悄悄划过三点,当最后一处修改意见达成共识时,张干事重新打印的合同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
桑瑜深吸一口气, 握着钢笔的手指微微用力, 黑色墨水在签名栏落下流畅的字迹,笔尖离开纸面的瞬间, 她感觉心跳漏了一拍——这不仅是名字的印记,更是万年青跨界发展的郑重承诺。
刘玉城紧随其后签字, 笔尖划过纸张时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墨水在末尾洇出小小的墨团。
桑瑜将签好的合同轻轻推到对方席, 指尖触到纸面的刹那, 一股复杂的情绪在胸腔里翻涌:有谈判成功的激动, 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这条凝聚着所有人心血的生产线,终将成为万年青事业版图上崭新的坐标。
走出会议室时,夕阳正将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粉色, 余晖穿过厂区的老槐树,在布满裂纹的水泥路上织就金色网纹。
桑瑜望着远处锈迹斑斑的铁门,门轴处的红漆早已剥落,但在暮色中却仿佛镀上了一层暖意。
她恍惚间仿佛听见机器启动的轰鸣声从远处传来,眼前浮现出生产线运转时的忙碌景象:传送带载着成品卫生巾平稳前行,质检灯在包装好的产品上扫过柔和的光。
“姐,我们真的成了!”刘玉城兴奋地挥了挥手里的合同副本,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雀跃,“不出三个月,咱们的卫生巾生产线就能正式投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