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宋启明伸手点了点屏幕上惊慌失措的男孩,接着道:“王楠带人跑一趟慈济孤儿院,了解一下五年前夏雨的情况,出走原因,以及可能去的地方。老黄开车去峡济村,看看能不能找出夏雨和张浩之间的联系。“
黄姚扶了下眼镜,点点头。
宋启声一拍手,”行动起来,有情况随时报告。“众人应声,立刻起身纷纷向外走去。
黄姚提着不离身的保温杯走近,“队长,张浩的案子遗留的疑点很多,也许与这个案子有关。”
“我也这么想,当年嫌疑人身份锁定,张浩人间蒸发,很多细节没有调查出来,我会联系当地派出所,让当年办理这个案子的同志配合你的小组。“宋启声应道,”路上小心,带着小汪一起。”
被点到的汪昱正在收拾桌上的文件,闻言赶紧道,“好的,黄队我给您开车!”
黄姚笑眯眯蹭过去,顺手拿走了宋启声办公桌上的车钥匙。
宋启声试图利用手中的文件给黄姚一记万岁的暴击,被闪避,无奈一笑,转身带着王楠赵昭,三人开市局的车去了慈济孤儿院。
路上王楠拿出手机搜索慈济孤儿院,“吼,老大,这个孤儿院早几年在滨海市很有名的,可惜从五年前,就没有人捐款了。”
赵昭补充道“确实很有名,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还在慈济组织过志愿活动呢!那里装修得超好,听说因为经常有本市的企业家过来慰问,所以孤儿院里不差钱,所有设施都是当时顶尖的。”
他说着,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当时参观完回家和我妈说,我也想去孤儿院住,被我妈好一顿抽,简直是记忆犹新!”
王楠听他描述,没忍住大声嘲笑道,“阿姨真是太给你面子了,你现在还能活蹦乱跳的,记得回去感谢她的不杀之恩。”
宋启声从王楠说到五年前思绪就跑远了。眼下事情一件连着一件,竟都与五年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像冥冥之中有一双手试图越过五年时间,把这些人连在一起。
会是巧合吗?做刑侦的是最不相信巧合的人。宋启声的经验要求他时刻保持怀疑,不要让任何一丝侥幸心理干扰自己的判断。
沿着导航,宋启声一路开进了老城区。这里老房子挤挤挨挨,把胡同挤成弯弯扭扭一道细线。二楼的窗户外,晾衣杆搭着晾衣杆,花里胡哨的各色衣物在空中飘摇,正正横跨在小路上方,走在下面堪称遮天蔽日。
宋启声开车从胡同侧面路过,此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夕阳斜照在这里,光怪陆离,人影物扭曲交叠在这里,让人乍一看难分虚实。
车子转过这一片,一座小山出现在眼前。虽是秋天,远看过去小山包一片绿色,平滑得好像简笔画里的小山。山丘顶部,一座偏欧式的白绿色建筑屹立。暖橙色的太阳刚好从房顶退下,余辉已尽,世界转暗。这里就是慈济孤儿院。
车停下时,从门外看去,孤儿院里冷冷清清,不见有人。
赵昭下车后惊讶地四处围着正门转了一圈。“这里,和我小时候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了啊,怎么变得这么破啊。”
宋启声停好车,径直走进大门。刚迈进院门,忽然听到一阵孩子的笑声吵吵嚷嚷从正对面建筑里传出,紧接着一群孩子围着一个青年涌出来。
青年米白色毛衣袖子挽起,身上围着一件土气的粉色围裙,带着防烫手套的手上捧着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食物,肉香扑鼻,周围的孩子热热闹闹地跟着他,赵昭只觉眼前一亮,好像整座孤儿院都活了起来。
宋启声的神经丝毫不因眼前这副图画般的场面产生半分触动。他锐利的目光直接锁住中间的青年,正逢青年把食物放到院子里的木桌上,他抬起头来,看到宋启声也很是惊讶,但随即眼角弯起,并不在意宋队长的眼神,反倒送出一个明亮的笑容。
一笑过后,他也不等宋启声回应,便扭头对身边的小朋友说“要开饭咯,大家有没有洗手?”“言哥哥,我洗啦!”“我也洗啦!”小朋友们积极回应道。“好,那就开饭。”
身后的建筑里,又有几位中年女性和几个较大些的孩子手里拿着东西走等出来。跟在最后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笑纹很深,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十分温柔。
看见宋启声等人,她疑惑地走近,问到”几位,有什么事吗?“王楠上前“您好,我们想找夏倾夏院长。”
女人更是疑惑,“夏倾是我的女儿,我是这里的现任院长丁玉梅,你们是?”
“啊,丁院长您好,我们是市局刑侦支队的警察,可以进去聊一下吗?”
丁玉梅看过王楠的证件,便带着几人向正对的建筑走去。另一边几位老师看见这幅情形也很是不解,正要起身,最先出来的青年率先站起来,“我去看一下,何老师您看着孩子们吃饭吧。”
一楼的会客室里,几人刚坐下,丁院长进里间找杯子,青年走了进来,宋启声看着他,突然笑着开口道:“先生,又见面了,怎么称呼?“这样说着,眼神却不见笑意紧盯着青年的反应。
王楠闻言也仔细一看,原来青年正是今早滨海公园案子的报案人,那个晨跑时被吓到的倒霉蛋。短短几个小时又见到他,简直是太过巧合。 ↑返回顶部↑
黄姚扶了下眼镜,点点头。
宋启声一拍手,”行动起来,有情况随时报告。“众人应声,立刻起身纷纷向外走去。
黄姚提着不离身的保温杯走近,“队长,张浩的案子遗留的疑点很多,也许与这个案子有关。”
“我也这么想,当年嫌疑人身份锁定,张浩人间蒸发,很多细节没有调查出来,我会联系当地派出所,让当年办理这个案子的同志配合你的小组。“宋启声应道,”路上小心,带着小汪一起。”
被点到的汪昱正在收拾桌上的文件,闻言赶紧道,“好的,黄队我给您开车!”
黄姚笑眯眯蹭过去,顺手拿走了宋启声办公桌上的车钥匙。
宋启声试图利用手中的文件给黄姚一记万岁的暴击,被闪避,无奈一笑,转身带着王楠赵昭,三人开市局的车去了慈济孤儿院。
路上王楠拿出手机搜索慈济孤儿院,“吼,老大,这个孤儿院早几年在滨海市很有名的,可惜从五年前,就没有人捐款了。”
赵昭补充道“确实很有名,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还在慈济组织过志愿活动呢!那里装修得超好,听说因为经常有本市的企业家过来慰问,所以孤儿院里不差钱,所有设施都是当时顶尖的。”
他说着,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当时参观完回家和我妈说,我也想去孤儿院住,被我妈好一顿抽,简直是记忆犹新!”
王楠听他描述,没忍住大声嘲笑道,“阿姨真是太给你面子了,你现在还能活蹦乱跳的,记得回去感谢她的不杀之恩。”
宋启声从王楠说到五年前思绪就跑远了。眼下事情一件连着一件,竟都与五年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像冥冥之中有一双手试图越过五年时间,把这些人连在一起。
会是巧合吗?做刑侦的是最不相信巧合的人。宋启声的经验要求他时刻保持怀疑,不要让任何一丝侥幸心理干扰自己的判断。
沿着导航,宋启声一路开进了老城区。这里老房子挤挤挨挨,把胡同挤成弯弯扭扭一道细线。二楼的窗户外,晾衣杆搭着晾衣杆,花里胡哨的各色衣物在空中飘摇,正正横跨在小路上方,走在下面堪称遮天蔽日。
宋启声开车从胡同侧面路过,此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夕阳斜照在这里,光怪陆离,人影物扭曲交叠在这里,让人乍一看难分虚实。
车子转过这一片,一座小山出现在眼前。虽是秋天,远看过去小山包一片绿色,平滑得好像简笔画里的小山。山丘顶部,一座偏欧式的白绿色建筑屹立。暖橙色的太阳刚好从房顶退下,余辉已尽,世界转暗。这里就是慈济孤儿院。
车停下时,从门外看去,孤儿院里冷冷清清,不见有人。
赵昭下车后惊讶地四处围着正门转了一圈。“这里,和我小时候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了啊,怎么变得这么破啊。”
宋启声停好车,径直走进大门。刚迈进院门,忽然听到一阵孩子的笑声吵吵嚷嚷从正对面建筑里传出,紧接着一群孩子围着一个青年涌出来。
青年米白色毛衣袖子挽起,身上围着一件土气的粉色围裙,带着防烫手套的手上捧着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食物,肉香扑鼻,周围的孩子热热闹闹地跟着他,赵昭只觉眼前一亮,好像整座孤儿院都活了起来。
宋启声的神经丝毫不因眼前这副图画般的场面产生半分触动。他锐利的目光直接锁住中间的青年,正逢青年把食物放到院子里的木桌上,他抬起头来,看到宋启声也很是惊讶,但随即眼角弯起,并不在意宋队长的眼神,反倒送出一个明亮的笑容。
一笑过后,他也不等宋启声回应,便扭头对身边的小朋友说“要开饭咯,大家有没有洗手?”“言哥哥,我洗啦!”“我也洗啦!”小朋友们积极回应道。“好,那就开饭。”
身后的建筑里,又有几位中年女性和几个较大些的孩子手里拿着东西走等出来。跟在最后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笑纹很深,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十分温柔。
看见宋启声等人,她疑惑地走近,问到”几位,有什么事吗?“王楠上前“您好,我们想找夏倾夏院长。”
女人更是疑惑,“夏倾是我的女儿,我是这里的现任院长丁玉梅,你们是?”
“啊,丁院长您好,我们是市局刑侦支队的警察,可以进去聊一下吗?”
丁玉梅看过王楠的证件,便带着几人向正对的建筑走去。另一边几位老师看见这幅情形也很是不解,正要起身,最先出来的青年率先站起来,“我去看一下,何老师您看着孩子们吃饭吧。”
一楼的会客室里,几人刚坐下,丁院长进里间找杯子,青年走了进来,宋启声看着他,突然笑着开口道:“先生,又见面了,怎么称呼?“这样说着,眼神却不见笑意紧盯着青年的反应。
王楠闻言也仔细一看,原来青年正是今早滨海公园案子的报案人,那个晨跑时被吓到的倒霉蛋。短短几个小时又见到他,简直是太过巧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