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3 / 3)
朱元璋若有所思,他记得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才崭露头角,依照上次见到的唐太宗的年纪,估计想要找到他可难了。
事实确实如此,就连薛礼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就是天幕所说的薛仁贵,毕竟他如今虚岁才十五岁,还尚未加冠取字呢。
“薛仁贵……与我同姓,说不定是同宗之人,但南祖房这边似乎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薛礼看着天幕,心中并无艳羡,只有满腔豪情,“我今后,一定会建立比那薛仁贵更高的功业!”
薛礼虽出生于河东薛氏,但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他自幼家境贫寒,如今尚且以种田为生,虽胸有丘壑、身有才干,却无奈没有合适的机遇。
天幕这么一说,不知道之后会有多少薛姓人家会给儿子取名叫“仁贵”,反倒是薛礼本人,应该不愿再被取字为“仁贵”了。
不过,将领也不是靠名字取胜的。就算不叫薛仁贵,焉知他不能建功立业?
至于毒酒这句弹幕……倒是让诸朝人啼笑皆非,他们也猜出来了,这大概是后世人对李世民赐卢氏毒酒一事的感慨吧。
说实在话,君王赐死臣子的方法有很多——毒酒、吞金、白绫等等,临死之前无一例外都非常痛苦,前二者更是要被折磨几个时辰才能得到解脱。
斩首倒是痛苦最少的方式,刽子手不可能用钝刀,铡刀也都格外锋利,一刀下去,也只有那一瞬间的痛苦。
但没人会选择这个。
因为赐死不仅代表着体面,更是陛下对罪人最后的怜悯:这些方法都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身体的完整。
诸朝大部分人都相信:若是尸体身首分离或者缺胳膊少腿,那死后的灵魂也不会完整,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投胎转世。
尤其是天幕将后世情境展现给他们后,无数人心心念念着下一世能够去到后世,那些临死前的痛苦反倒成了小节了。
就是不知道如果诸朝人发现了后世实行火葬,尸体基本上都被“挫骨扬灰”,他们那时会是什么态度了。
赵匡胤倒是没怎么纠结,他可不打算把这抽取弹幕的机会转让或者分享给任何人,索性直接抽取: ↑返回顶部↑
事实确实如此,就连薛礼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就是天幕所说的薛仁贵,毕竟他如今虚岁才十五岁,还尚未加冠取字呢。
“薛仁贵……与我同姓,说不定是同宗之人,但南祖房这边似乎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薛礼看着天幕,心中并无艳羡,只有满腔豪情,“我今后,一定会建立比那薛仁贵更高的功业!”
薛礼虽出生于河东薛氏,但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他自幼家境贫寒,如今尚且以种田为生,虽胸有丘壑、身有才干,却无奈没有合适的机遇。
天幕这么一说,不知道之后会有多少薛姓人家会给儿子取名叫“仁贵”,反倒是薛礼本人,应该不愿再被取字为“仁贵”了。
不过,将领也不是靠名字取胜的。就算不叫薛仁贵,焉知他不能建功立业?
至于毒酒这句弹幕……倒是让诸朝人啼笑皆非,他们也猜出来了,这大概是后世人对李世民赐卢氏毒酒一事的感慨吧。
说实在话,君王赐死臣子的方法有很多——毒酒、吞金、白绫等等,临死之前无一例外都非常痛苦,前二者更是要被折磨几个时辰才能得到解脱。
斩首倒是痛苦最少的方式,刽子手不可能用钝刀,铡刀也都格外锋利,一刀下去,也只有那一瞬间的痛苦。
但没人会选择这个。
因为赐死不仅代表着体面,更是陛下对罪人最后的怜悯:这些方法都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身体的完整。
诸朝大部分人都相信:若是尸体身首分离或者缺胳膊少腿,那死后的灵魂也不会完整,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投胎转世。
尤其是天幕将后世情境展现给他们后,无数人心心念念着下一世能够去到后世,那些临死前的痛苦反倒成了小节了。
就是不知道如果诸朝人发现了后世实行火葬,尸体基本上都被“挫骨扬灰”,他们那时会是什么态度了。
赵匡胤倒是没怎么纠结,他可不打算把这抽取弹幕的机会转让或者分享给任何人,索性直接抽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