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3 / 3)
前两个比较好解读,物理就是事物的道理,涵盖的范围很广,很明显是一门大学问;速在古代是“快”的意思,度有“标准”之意,这个词之前天幕发布任务时用过,当时说的是“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一下上下文,诸朝人倒也能模模糊糊地将其含义领会出来;但惯性?“惯”的本质?“惯”的本性?
“惯性”这个词语,是一个舶来词。
其实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惯性的存在了,春秋末年的《考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马拉车时,马突然停下,车还能再前进一段距离。
这就是古人对于惯性最初的认知。
之后很多人在实践当中也运用了惯性的原理,例如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等等。
“习贯”和“惯习”两个词,其实也是很早就出现了。
前者在汉朝的文献之中就已经出现,意为“习于旧贯”,后者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之中,是“经常练习”的意思。
第57章 化学炼丹,武曌所求 你的意思是,鸡蛋……
诸朝人根据“惯”这个字, 倒是隐约猜到了“惯性”的意思。
这样就更加不解了:为什么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呢?
就拿刚刚提到的“马车”举例:马跑得越快,突然停下后,车往前移动的距离就越长啊。
这不就是速度越大, 惯性越大吗?
为什么明女郎认为这句话是错的, 而天幕也认可了她的答案呢?
诸朝人的这个疑问,牛顿和初中物理老师都能解答,但隔着时空,他们实在是鞭长莫及。 ↑返回顶部↑
“惯性”这个词语,是一个舶来词。
其实古代很早就认识到惯性的存在了,春秋末年的《考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马拉车时,马突然停下,车还能再前进一段距离。
这就是古人对于惯性最初的认知。
之后很多人在实践当中也运用了惯性的原理,例如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等等。
“习贯”和“惯习”两个词,其实也是很早就出现了。
前者在汉朝的文献之中就已经出现,意为“习于旧贯”,后者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之中,是“经常练习”的意思。
第57章 化学炼丹,武曌所求 你的意思是,鸡蛋……
诸朝人根据“惯”这个字, 倒是隐约猜到了“惯性”的意思。
这样就更加不解了:为什么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呢?
就拿刚刚提到的“马车”举例:马跑得越快,突然停下后,车往前移动的距离就越长啊。
这不就是速度越大, 惯性越大吗?
为什么明女郎认为这句话是错的, 而天幕也认可了她的答案呢?
诸朝人的这个疑问,牛顿和初中物理老师都能解答,但隔着时空,他们实在是鞭长莫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