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当乘务员 第18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候出国的人多了,有不少是什么投奔亲戚,还有那种以工作的名义自费出国,出去就不回来的,黑在国外打黑工,只为了给自己弄张绿卡。
  拿着假条,席于飞又喜滋滋的跑去孙处长那边,“孙叔,看,请假条!”
  孙处长啧了声,“玉玉出国又不是不回来了,你至于看的这么近?”
  “说什么话呢?我就不能是出去长长见识?咋?你嫌我占你便宜了?那我自费。”席于飞小白眼儿翻的,一会儿一个,一会儿一个。
  孙处长气笑了,“听说你英语不错?到了之后记得当翻译,其他的废话少说,听玉玉安排就是了。还有就是出去之后别乱跑,外面很乱,知道吗?”
  八十年代会英语的真不多,但大学已经开了外语科目,其中就有英语。
  英语已经作为全球主要语言之一,在国内推广起来。并且替代了国内曾经很重要的俄语与日语。
  席于飞的英语是自己自学的,会说会听不会写,只要没有专业词汇,足够应付日常所需了。
  不过云穆清却是扎扎实实学了好几年英语,估计云家的人基因里有学外语加成的能力?云家人几乎都会一两门外语,云奶奶精通四门外语,没事儿了还跟收音机学一些小语种呢。
  席于飞不喜欢英语,总觉得这门语言没什么逻辑,同类型单词之间一点儿关联都没有,感觉像是拍脑门胡乱蒙出来的。
  带队出行的是一名五十岁的老教授,个头很高,头发花白,但精气神特别好。他说起英语来,那真的是一口地道的伦敦腔,优雅又好听。
  听说他之前是在国外的,动乱的时候没回来,一直到改革开放才回到祖国,一边在大学里做英语老师,一边当翻译,帮忙翻译各种文献和国外的诗歌小说。
  这一行人里面,席于飞就认识云穆清和钱进。是的,钱进也在出国的队伍里,原本就超过李援朝一步,如今又学了英语,李援朝拍马都赶不上了。
  也不是说李援朝不行,他的身手和办事能力绝对排在第一梯队的。但外语不咋地,比起钱进来又没有那么细致。
  但钱进不是外贸局的人,他是调查处的人。
  他在队伍里,就表示这趟出国,不止是要谈商贸业务,而是还有着别的任务。
  钱进不说,席于飞也不问,他坐在飞机里,被颠簸的脑瓜子疼,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也没人告诉他,八十年代的飞机这么不舒服啊!
  作者有话说:
  出国啦!!
  我没去过英国,但我在各种小说里见过英国。给我的感觉就是弥漫着雾气,总是阴天下雨,阴冷阴冷的。
  家家户户都有壁炉,所有人脸色都惨白惨白,像吸血鬼。
  哈哈哈哈,刻板印象。
  真的,好多小说里的英格兰,都是充满了雾气的,仿佛在浓郁的雾气之中,会冲出来邪恶的幽灵。
  第193章 忍气吞声
  飞机直冲云霄,虽然不是红眼航班,但要飞十多个小时,比坐火车还难受。
  在火车上,最起码还能起来溜达溜达,每到一站,甚至还能下车松散一下。
  席于飞以前也坐过飞机,但他这次晕机了,晕的无比难受,吐也吐不出来,耳朵嗡嗡作响,只能靠在云穆清身上,仿佛只有一身空壳上了飞机,灵魂还停在原地。
  空姐们服务十分周到,比火车上的乘务员周到多了。
  送了晕机的药,还拿来了小枕头和毛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