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些人或事物,虽然已经消失不见,但也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第489章 番外二(1)
  阿月从小是跟在祖母身边长大的。
  对于早逝的母亲,她没有太多记忆,毕竟在她有记忆之前,母亲就因为产后抑郁症去世了。
  她只听祖母提起过,自己的妈妈以前是个文静温婉的高材生,酷爱国画,笔下的水墨美人往往气韵生动,呼之欲出,绘画水平极为高超。
  但她那个时候年纪小,人又调皮,比起和祖母闷在屋子里欣赏那些不会动的画,阿月还是更喜欢在天气好的日子里,和朋友们一起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地玩。
  她喜欢喧嚣的风,灿烂的阳光,吵闹的街坊,还有那种在蓝天之下无拘无束奔跑的感觉。
  现在回想起来,阿月总觉得童年时那一个个美好的午后都像是朦胧的粉色泡泡。
  祖母去世了,泡泡也就“嘭”地一声破碎了。
  阿月的名字也不再是阿月,而是变成了拗口的“艾拉”。
  艾拉,来源于希伯来语,常被解释为“月光”,寓意着纯净和美好。
  这是来到美国后,姨妈为她取的英文名。
  阿月彼时已经读完了小学,知道姨妈就是妈妈的姐姐,也知道从今以后,姨妈就是世界上和她最亲近的人了。
  姨妈虽然和妈妈一样姓裴,但却是个很不同的女人。
  哪怕以小学生的视角来看,文静、温婉这两个词也跟她毫不沾边。
  她留着不过耳的短发,身上的衣服变来变去也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深色西装的出现频率尤其之高,从不画浓妆,也不爱戴首饰,和阿月平时在街上看见的女人截然不同。
  所以,哪怕每年只能和她见上一面,阿月也对这位姨妈印象非常深刻。
  后来她才知道,姨妈不常回家并不是因为她不孝顺,而是因为她的工作需要常年待在国外,很难有机会回国。
  这会是她与众不同的原因吗?
  阿月默默地想,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名为好奇的小种子。
  在远渡重洋之后,这颗种子开始慢慢的生根发芽。
  说实话,在一开始,阿月并不觉得国外和国内的生活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纽约很繁荣,跟书里描绘的国际大都市一模一样,但她只是个需要上学的初中生,每天依旧过着上学然后回家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
  学校里的同学除了肤色语言不同,和以前也没什么区别,就连那种潮湿,黏腻,隐隐带着不屑的目光,都跟以前的同学一模一样,只不过这群外国人表现得更外露罢了。
  至于那栋她不知道能不能被称之为“家”的别墅,比她和祖母住的房子要宽敞很多,但却没什么人气,总是只有她和一位住家保姆在别墅里待着。
  姨妈很有钱,但忙得几乎没空回来住,只能每周以线上会议的形式抽查她的学习情况。
  阿月偶尔能听到其他人喊她“玛琪”,声音里带着一种造作的热情——这让她忍不住好奇这位姨妈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难不成是华尔街的投行精英?
  也不是没可能哦。
  随着时间流逝,阿月的好奇心很快就得到了满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