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三。”他顿了顿,终于抬起眼,目光锐利地看向池锦,“关于下半月刊‘文娱面孔’的封面人选,我注意到你们初步意向是启用一位流量艺人。这是《面孔》首次尝试此方向,请阐述具体理由及风险评估。”
  “关于‘文娱面孔’首次考虑签约流量艺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综合研判。“她的声音依旧冷静,听不出任何个人情绪,”第一,市场数据支撑。这是我们团队整理的近半年文娱板块流量趋势图,数据显示,传统作家、艺术家访谈的打开率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兼具口碑与热度的新生代艺人内容,其拉新效率高出平均水准三倍以上,且能有效触达我们一直希望拓展的youngerdemographics。”
  “第二,风险控制。我们并非盲目追逐流量。候选名单上的三位艺人,均经过严格的背调,确保无重大舆情风险。同时,我们规划的访谈角度将侧重于其专业领域的探索与成长,而非八卦私生活,以确保内容调性与《面孔》‘深度’、‘人文’的定位相符,避免品牌形象受损。这是我们的访谈提纲草案及风险应对预案。”
  池锦关闭幻灯片,打开另外一个文档。
  他看着,手指偶尔在桌面的平板电脑上记录一下,未置可否。
  “第三,商业价值。该决策已与广告部进行过初步沟通,目标艺人的代言品牌与我们的广告客户重合度较高,预计能带来可观的联动商业收益。”她总结道,目光平静地回视陈以声,综合以上,我们认为此次尝试是在坚守内容品质基础上的必要市场突破,风险可控,预期收益显著。”
  她的回答条理
  清晰,数据扎实,策略周全,完全超越了单纯执行层的思维,展现出了成熟的商业洞察和战略规划能力。
  会议室内有片刻安静。
  真切地、甚至有些震动地,感受到了她这两年来脱胎换骨般的成长。
  他沉默了几秒,最终只是微微颔首,目光重新落回笔记本上,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数据很详细,希望执行层面也能做到同样严谨。我没有其他问题了。”
  “谢谢陈总编。”池锦微微颔首,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sunday》和《秋日来信》的编辑不约而同鼓起了掌。同是责任编辑,池锦工龄最短,资历最浅,却能如此面面俱到,无懈可击。
  池锦默默将上传的幻灯片和文档拖入回收站,微微鞠躬下台。
  “下一位。”他开口,声音没有任何起伏。
  池锦微微松了口气,却又觉得心口某处空落落的。她回到座位,《Sunday》的责编已经开始发言。
  整个会议过程中,他再也没有看过她一眼。
  会议结束,众人收拾东西陆续离开。陈以声正与两位助理低声交谈着什么。
  池锦落在最后。当她经过他身边时,脚步不由自主地顿了一下。他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她,侧着脸,专注地听着助理的话。
  她垂下眼,快步走了出去,走廊外的阳光有些刺眼。
  她和他之间,那堵无形的墙,似乎比在《面孔》编辑部时筑得更高、更厚了。从此以后,他是需要仰视的管理层领导,而她,只是一个需要汇报工作的下级杂志责编。
  连陌生人都不如。
  第50章 .为她挡酒
  集团新推出的《卫星》杂志,定位精准对标快速变现的文娱市场,专攻流量明星与热门IP,旨在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并实现商业回报最大化。
  招商晚宴设在一家高级酒店的包厢内,氛围与《面孔》的严谨文化截然不同,灯光璀璨,酒杯交错,空气中弥漫着香水、酒液和纸醉金迷的气息。
  主位上坐着的正是一人身兼二职的《卫星》主编姜虎,此刻正满面红光,声音洪亮地劝着酒,仿佛酒精是打通一切关系的万能钥匙。他身旁是《卫星》的副主编,一位妆容精致、眼神活络的女子,正巧笑倩兮地附和着姜虎,不时向各位领导投去谄媚的目光,活跃气氛。
  本该出席的《卫星》另一位温和的女性主编,但今晚,坐在那个位置的却是陈以声。他神色淡漠地坐在那里,指尖无意识地轻点着桌面,与周遭的热闹有些格格不入。
  他是临时主动要求来的,原因无他——他在经过行政部时,恰好听到姜虎大大咧咧地打电话,以“林总编很重视这次招商”为由,点名要让《面孔》的池锦过来“撑撑场面,她酒量好”。听到池锦的名字和“陪酒”二字联系在一起,他几乎没作他想,便找了借口替下了原本的分管领导。
  姜虎自然高兴地应下,这下池锦又有了不得不来的理由,而陈以声作为定海神针,他的出席想必也能给招商加分不少。
  林总编的助理,池锦一直叫她林助,安静地坐在稍远的位置,微笑着观察全场,显然是林总编放在这里的“眼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