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救的,她要救他!她要救回她的孩子!!
  第91章
  却说顾熹之刻不容缓去向太后请安, 实则是想借太后,这位宫中地位最高的上位者来说动皇帝饶恕姬檀一命,但进行地并不顺利。太后的想法和皇帝一样, 混淆皇室血脉者罪无可赦, 必杀之以儆效尤。
  顾熹之在察觉太后态度的第一时间便及时打住了,没有以姬檀和太后曾经的祖孙情谊请求帮助。
  他算是看清了,天家皇室,情分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从前太后是整个皇宫中最疼爱姬檀的长辈, 如今甫一得知真相, 也是最先弃他如敝屣的, 对他的生死置之不理。
  顾熹之的心逐渐凉了,不再寄救姬檀于虚无缥缈的亲情上这种想法,而从现实利益、皇室最看重的颜面和天威出发, 狸猫换太子这桩丑闻皇室越是避之不及, 顾熹之便越要提起,不破不立。
  说起这件事太后顿时头都疼了,连认回亲孙子的喜悦也全然不复存在,满心只有对这件事的焦愁。
  有一点毋庸置疑, 这桩丑闻决计不能泄露出去,必须彻底瞒死在层层宫阙之中,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要求废黜太子一事必须有个体面的说法, 对天下交代, 不然还是没法轻易善了。
  至于说法,太后需要和皇帝商议一番,暂时给不了顾熹之回答。
  她头疼地无心多留顾熹之,顾熹之心里着急, 见太后这边无望亦不打算多留,很快便告退离开了。
  不过经此一事,让顾熹之看透了皇家本质,也明白对于皇室来说什么才是最值得在意的,他心里不禁生出了另一个救人的办法,让领路的小宫女先行回栖梧宫,他则是转道前往东宫。
  姬檀虽被废黜了,但东宫还好好地矗立着在。
  原本东宫的全体下人是要被全部打杀的,但这颇有几分欲盖弥彰的意味,加之下人太多,不好处理,念在他们只是尽职侍奉废太子并不知情的份上逃过死劫,被禁足了起来,全权交由皇后处置。
  顾熹之已向母后求过情了,不太重要的下人之后分配到别的宫里去,重要的诸如姬檀的心腹之类是一定要保住的,他只剩下这些人了,无论如何顾熹之也不会让其出事。
  他此番过去正是要找小印子。
  小印子侍奉姬檀时间最长,对他经手的政务也最了解,光今年充盈国库一项就办得很好,还有往年,他所有的政绩威望加起来绝非皇帝可以动得了的,就算皇帝要动,也要看看天下开明之士同不同意,除非皇帝想被冠上一个昏聩的声名。
  真正内情不论最后给出了怎样的说法,也不会比现在更严峻了,再根据皇室粉饰太平的作风,大概还是比较体面的。
  皇帝既要这般做,就要做好憋屈的准备。
  而顾熹之想做的,正是把事情闹大,让皇帝收不了场,碍于天下民心和自身的名声,被迫放过姬檀。
  只有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这些上位者才会真正重视。
  此时的小印子已经知晓是怎么回事了,通过殿下过往的种种行为表现和突如其来的下场猜测出来了,心里后悔不迭,早知道他当时就跟着殿下一起去,虽然可能亦没什么好下场,但身为奴婢,是不管如何也是要跟在主子身边的,如果他知道的更早些,哪怕违抗姬檀命令,也要派人杀了顾熹之,绝不给主子留下丝毫隐患。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只能焦急地在东宫走来走去,左手摔进右手掌心里,右手再摔进左手掌心里,来回循环往复。想要出去又被门口看守的人挡了回来,气得他破口大骂,见对方亮刀,只好骂骂咧咧地回来了,先统筹管理好宫内之事,一如姬檀还在时的模样。即使希望渺茫,他也绝不会放弃,想尽办法往外传递消息,联络殿下的门客旧部救人,实在不行,劫狱吧,大不了天涯海角地逃命,他也是要跟着殿下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