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重组家庭漂亮后妈 第121节(2 / 4)
她跟宋照说:“我终于理解,当初乐涵不敢找她爸爸亲生家庭的心态了,我现在也不敢去,那边情况好,怕人家说我们上门打秋风,情况不好,又怕将来受拖累,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宋照说:“地址拿到了,也该和妈、大哥商量,一起拿主意吧。”
这种事情,电话里哪能说得清,最好是见面谈。
聂青箐说:“要不就让妈过来住一段时间,当面说清楚。”
宋照同意:“你打电话妈肯定要追问,我打电话邀请她来,妈心里知道有事,一定会来。”
宋照打了电话,唐桂枝当天就买了车票,和聂卫斌一道过来了。
聂青箐这才把前因后果,详详细细告诉他们。
“咱们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一直不喜欢妈、不喜欢我跟哥,这次机缘巧合,从韩积平那边知道点消息,又亏得堂嫂帮忙,才弄明白,爸爸是奶奶通过中间人,买来的小孩,不是亲生的,是被奶奶养了来,照顾大伯一家的孝子贤孙。”
唐桂枝听着愣了好半晌,以前解释不清的事,现在终于能说通了。
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现在她的孩子们都很好,她的心态很平和。
只是可惜:“想想你爸,真是可怜可悲,到死都没知道真相,那是你爸的家庭,认不认、去不去找,我都没意见。”
聂青箐问聂卫斌:“哥,你说呢?”
聂卫斌感触不深,说:“爸的父母不在了,那我们跟平辈的亲戚,更没什么情分,找不找我也没意见,这事是你发现的,你来拿主意。”
聂青箐还是想找的,不找,折腾这么一圈干啥?
她说:“我的意思还是去找一趟,咱们悄悄去,能认就认,不能认就回来,怎么着,都不能叫大伯母如愿,找了,我还得去大伯母家问问她话呢。”
……
这是聂青箐第一次来首都,没想到是为了寻亲。
她是打算悄悄的打听,事与愿违,刚走到门口,就被院子里的人认出来了。
人家一看到她这张脸,主动跑出来拉住不让走,招呼的、打电话的,说当初留的地址起作用了,和姨婆长得很像的姑娘,过了二十年找来了。
赶过来的没有老一辈了,都和聂青箐是同辈的。
大家怪高兴的,说:“要是早几年来,还能看到我们爸妈,哦,就是你爸爸的亲哥哥、姐姐,他们姐弟三个,是姨婆带大的,我们小一辈里,确实你最像姨婆,难怪当初我爸追着你找,可惜当时没找到。”
从亲戚们陆陆续续的还原中,聂青箐搞明白了,当年她的亲大伯,带着家里孩子赶回老家,让小一辈都参加高考去,半路看到聂青箐,没追上,打听的时候,还被大伯母忽悠了。
现在小辈们都有住处,姨婆留下来的这处老旧四合院,每家轮着过来住一年,就为了等着,看有一天姨婆关心的亲人,会不会找回来。
聂青箐的亲堂哥,是家里最大的一个孩子,如今也有孙子了。
他说:“当年姨婆不婚,但愿意照顾我们的爸妈,对你爸爸尤其疼爱,可偏偏丢的就是他,姨婆去世前交代,要三家平分这四合院,找不到你爸爸,我们只有居住权,你要是不找来,这院子就只能住、不能卖了。”
聂青箐再三跟这边亲戚解释:“我是意外知道了消息,只是想来看看,真不是为了财产。”
大堂哥笑了,说:“你看,我们等在这里,不就是等你们找来吗?姨婆当时让我们这些小辈,都在病床前发誓,绝对不能吞了你爸爸那一份,我们可不敢违背,现在我们两家,想把房子卖掉,你能不能说服家里人签个字,咱们把房子卖了,我们拿着钱,还有别的用处。”
这当然是可以的,聂青箐打了电话,她妈和大哥都没意见,让她做主。
爸爸本来应该在这里长大,刚找回来,就要把祖宅卖掉,聂青箐心里空空的。
宋照看出来她不想卖,就说:“他们两家一定要卖,不如我们买下来,留个念想。” ↑返回顶部↑
宋照说:“地址拿到了,也该和妈、大哥商量,一起拿主意吧。”
这种事情,电话里哪能说得清,最好是见面谈。
聂青箐说:“要不就让妈过来住一段时间,当面说清楚。”
宋照同意:“你打电话妈肯定要追问,我打电话邀请她来,妈心里知道有事,一定会来。”
宋照打了电话,唐桂枝当天就买了车票,和聂卫斌一道过来了。
聂青箐这才把前因后果,详详细细告诉他们。
“咱们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奶奶一直不喜欢妈、不喜欢我跟哥,这次机缘巧合,从韩积平那边知道点消息,又亏得堂嫂帮忙,才弄明白,爸爸是奶奶通过中间人,买来的小孩,不是亲生的,是被奶奶养了来,照顾大伯一家的孝子贤孙。”
唐桂枝听着愣了好半晌,以前解释不清的事,现在终于能说通了。
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现在她的孩子们都很好,她的心态很平和。
只是可惜:“想想你爸,真是可怜可悲,到死都没知道真相,那是你爸的家庭,认不认、去不去找,我都没意见。”
聂青箐问聂卫斌:“哥,你说呢?”
聂卫斌感触不深,说:“爸的父母不在了,那我们跟平辈的亲戚,更没什么情分,找不找我也没意见,这事是你发现的,你来拿主意。”
聂青箐还是想找的,不找,折腾这么一圈干啥?
她说:“我的意思还是去找一趟,咱们悄悄去,能认就认,不能认就回来,怎么着,都不能叫大伯母如愿,找了,我还得去大伯母家问问她话呢。”
……
这是聂青箐第一次来首都,没想到是为了寻亲。
她是打算悄悄的打听,事与愿违,刚走到门口,就被院子里的人认出来了。
人家一看到她这张脸,主动跑出来拉住不让走,招呼的、打电话的,说当初留的地址起作用了,和姨婆长得很像的姑娘,过了二十年找来了。
赶过来的没有老一辈了,都和聂青箐是同辈的。
大家怪高兴的,说:“要是早几年来,还能看到我们爸妈,哦,就是你爸爸的亲哥哥、姐姐,他们姐弟三个,是姨婆带大的,我们小一辈里,确实你最像姨婆,难怪当初我爸追着你找,可惜当时没找到。”
从亲戚们陆陆续续的还原中,聂青箐搞明白了,当年她的亲大伯,带着家里孩子赶回老家,让小一辈都参加高考去,半路看到聂青箐,没追上,打听的时候,还被大伯母忽悠了。
现在小辈们都有住处,姨婆留下来的这处老旧四合院,每家轮着过来住一年,就为了等着,看有一天姨婆关心的亲人,会不会找回来。
聂青箐的亲堂哥,是家里最大的一个孩子,如今也有孙子了。
他说:“当年姨婆不婚,但愿意照顾我们的爸妈,对你爸爸尤其疼爱,可偏偏丢的就是他,姨婆去世前交代,要三家平分这四合院,找不到你爸爸,我们只有居住权,你要是不找来,这院子就只能住、不能卖了。”
聂青箐再三跟这边亲戚解释:“我是意外知道了消息,只是想来看看,真不是为了财产。”
大堂哥笑了,说:“你看,我们等在这里,不就是等你们找来吗?姨婆当时让我们这些小辈,都在病床前发誓,绝对不能吞了你爸爸那一份,我们可不敢违背,现在我们两家,想把房子卖掉,你能不能说服家里人签个字,咱们把房子卖了,我们拿着钱,还有别的用处。”
这当然是可以的,聂青箐打了电话,她妈和大哥都没意见,让她做主。
爸爸本来应该在这里长大,刚找回来,就要把祖宅卖掉,聂青箐心里空空的。
宋照看出来她不想卖,就说:“他们两家一定要卖,不如我们买下来,留个念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