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不远 第58节(2 / 4)
上次在客户办公室被客户骂得狗血淋头,董岚已经想了无数遍这件事情怎么处理,想来想去都要分析数据,用数据来说话,要不然和客户的沟通都在浪费时间。
蓝蔚没空分析数据,她不会,这件事情就卡在这里,明明一件事情她有解决思路和办法,却因为能力不行执行不下去,她手上也没有可动用的资源。
郁闷纠结中正好碰到章小磊来了现场,章小磊是个老实人,董岚调来项目部,章小磊对董岚的态度没有变化,章小磊名义上是x2y项目负责人,实际上远不如蓝蔚强势,蓝蔚在现场有指挥权,章小磊反而退了两步听蓝蔚的。
其他部门和蓝蔚称兄道弟,服务工程师尤其巴结蓝蔚,对服务工程师来说转项目经理是个职业发展方向,对章小磊的态度很一般,章小磊自己心里也清楚,开项目会议的时候只讨论技术问题,人事部署,方向决策都由蓝蔚拍板。
章小磊有个亲戚在服务部做工程师,前段时间来找章小磊说想换个组,现在这个组长他合不来,章小磊应下来这事具体怎么处理却没想好,项目经理不能直接干涉职能部门人事。
刚好董岚知道这事就给章小磊出了个主意,“你把那个组长调到项目部来。”
章小磊恍然大悟,这不是皆大欢喜吗,这事之后董岚和章小磊走得近了点,请小磊教她做数据分析,经常在他们房间逗留,讨论个没完,蓝蔚看到很烦,“要不你们俩换到一个房间?”
董岚笑嘻嘻:“我只对你感兴趣哎。”
蓝蔚冷脸:“我对你不感兴趣。”
董岚嬉皮笑脸,“那我可太伤心了。”
小磊在现场只要有空就教董岚分析数据,从采集数据开始,分析的逻辑和工具,最后归纳总结,小磊耐心很好,教得细致,董岚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一个好老师,一个好学生。
董岚学会了之后就去采集数据,安排服务工程师采集,蓝蔚有意见,服务工程师也有意见,董岚只好自己采集数据,都是半夜三更去工厂,在设备不用的时候采集,这份报告做了不短的时间。
姚远几个人看完这份报告,董岚的数据分析有一部分能用,这已经是意外之喜,能节约一部分时间。
姚远问:“董岚怎么想到做这份报告?”
董岚说:“我们和客户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各有诉求,他们产品出现良率问题会选择转嫁给检测设备厂商承担,我的初衷是做一份报告既可以证明设备本身没有问题又可以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工艺提高良率。”
董岚不仅理解客户也理解蓝蔚,波光科技作为弱势方却要去理解承托强势方的难处,这种权力不对等的处境非常扭曲,实际情况如此,波光科技不仅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还要帮助客户解决客户的问题,这就是需要拿捏分寸的地方。
项目经理既要在专业上能让人信服,也能协调横向和纵向关系让各相关方配合工作,纵向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客户关系,说起来项目经理最核心的能力就六个字,带团队,知进退。
董岚专业能力不够,根基不稳,指挥不了团队,知进退三个字建立在团队基础上,专业能力不够得靠行政职权来管理,她又没有行政职权,这已经是她拼尽全力的结果。
姚远说:“董岚思路很清晰,这也是明天三方会议的基调。”
散会后姚远让周洲留一下,姚远说:“ken在安徽的行程是董岚安排的?”
周洲说:“董岚合肥本地人,ken妈妈在当地找故人,董岚找了不少私人关系帮忙。”
姚远说:“ken对行程很满意,董岚功不可没。”
周洲说:“董岚在商务部kpi向来独一档,调到项目部有个适应的过程。”
第二天三方会议上,华达厂部,华达项目部,波光科技,sola参与会议。
华达厂部投屏一份波光科技设备数据报告,这份报告里波光科技设备有一堆问题,姚远看着这份报告并不担心,sola工程部问了几个问题就说报告不够严谨,有数据错误和偷换逻辑,然后明确了统计逻辑和规则。
华达厂部说这种统计逻辑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产品的良率会波动,操作人员有快慢,sola工程部门说良率问题是你们要解决的问题,操作人员你们要培训。
华达厂部没吭声,过了好一会儿,华达项目部出声说工艺制成数据会波动,sola设备极限值的处理缺乏弹性,影响良率,sola说波光科技有数据分析吗?
波光科技这才把数据投屏上去,这份数据一部分来源董岚的报告,报告最后的归纳汇总也是董岚做,这份报告由董岚来主讲,董岚的英语非常流利,对报告数据细节非常清楚,sola客户问的问题,董岚给出详实全面的答复,报告末尾也对工艺制成做了分析和改善建议。
会议的基调已经定下来,波光科技的设备没有问题,华达工厂的良率问题要自己解决,波光科技可以协助分析数据。
三方会议结束后,蓝蔚、章小磊、董岚约了华达项目部吃饭。 ↑返回顶部↑
蓝蔚没空分析数据,她不会,这件事情就卡在这里,明明一件事情她有解决思路和办法,却因为能力不行执行不下去,她手上也没有可动用的资源。
郁闷纠结中正好碰到章小磊来了现场,章小磊是个老实人,董岚调来项目部,章小磊对董岚的态度没有变化,章小磊名义上是x2y项目负责人,实际上远不如蓝蔚强势,蓝蔚在现场有指挥权,章小磊反而退了两步听蓝蔚的。
其他部门和蓝蔚称兄道弟,服务工程师尤其巴结蓝蔚,对服务工程师来说转项目经理是个职业发展方向,对章小磊的态度很一般,章小磊自己心里也清楚,开项目会议的时候只讨论技术问题,人事部署,方向决策都由蓝蔚拍板。
章小磊有个亲戚在服务部做工程师,前段时间来找章小磊说想换个组,现在这个组长他合不来,章小磊应下来这事具体怎么处理却没想好,项目经理不能直接干涉职能部门人事。
刚好董岚知道这事就给章小磊出了个主意,“你把那个组长调到项目部来。”
章小磊恍然大悟,这不是皆大欢喜吗,这事之后董岚和章小磊走得近了点,请小磊教她做数据分析,经常在他们房间逗留,讨论个没完,蓝蔚看到很烦,“要不你们俩换到一个房间?”
董岚笑嘻嘻:“我只对你感兴趣哎。”
蓝蔚冷脸:“我对你不感兴趣。”
董岚嬉皮笑脸,“那我可太伤心了。”
小磊在现场只要有空就教董岚分析数据,从采集数据开始,分析的逻辑和工具,最后归纳总结,小磊耐心很好,教得细致,董岚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一个好老师,一个好学生。
董岚学会了之后就去采集数据,安排服务工程师采集,蓝蔚有意见,服务工程师也有意见,董岚只好自己采集数据,都是半夜三更去工厂,在设备不用的时候采集,这份报告做了不短的时间。
姚远几个人看完这份报告,董岚的数据分析有一部分能用,这已经是意外之喜,能节约一部分时间。
姚远问:“董岚怎么想到做这份报告?”
董岚说:“我们和客户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各有诉求,他们产品出现良率问题会选择转嫁给检测设备厂商承担,我的初衷是做一份报告既可以证明设备本身没有问题又可以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工艺提高良率。”
董岚不仅理解客户也理解蓝蔚,波光科技作为弱势方却要去理解承托强势方的难处,这种权力不对等的处境非常扭曲,实际情况如此,波光科技不仅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还要帮助客户解决客户的问题,这就是需要拿捏分寸的地方。
项目经理既要在专业上能让人信服,也能协调横向和纵向关系让各相关方配合工作,纵向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客户关系,说起来项目经理最核心的能力就六个字,带团队,知进退。
董岚专业能力不够,根基不稳,指挥不了团队,知进退三个字建立在团队基础上,专业能力不够得靠行政职权来管理,她又没有行政职权,这已经是她拼尽全力的结果。
姚远说:“董岚思路很清晰,这也是明天三方会议的基调。”
散会后姚远让周洲留一下,姚远说:“ken在安徽的行程是董岚安排的?”
周洲说:“董岚合肥本地人,ken妈妈在当地找故人,董岚找了不少私人关系帮忙。”
姚远说:“ken对行程很满意,董岚功不可没。”
周洲说:“董岚在商务部kpi向来独一档,调到项目部有个适应的过程。”
第二天三方会议上,华达厂部,华达项目部,波光科技,sola参与会议。
华达厂部投屏一份波光科技设备数据报告,这份报告里波光科技设备有一堆问题,姚远看着这份报告并不担心,sola工程部问了几个问题就说报告不够严谨,有数据错误和偷换逻辑,然后明确了统计逻辑和规则。
华达厂部说这种统计逻辑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产品的良率会波动,操作人员有快慢,sola工程部门说良率问题是你们要解决的问题,操作人员你们要培训。
华达厂部没吭声,过了好一会儿,华达项目部出声说工艺制成数据会波动,sola设备极限值的处理缺乏弹性,影响良率,sola说波光科技有数据分析吗?
波光科技这才把数据投屏上去,这份数据一部分来源董岚的报告,报告最后的归纳汇总也是董岚做,这份报告由董岚来主讲,董岚的英语非常流利,对报告数据细节非常清楚,sola客户问的问题,董岚给出详实全面的答复,报告末尾也对工艺制成做了分析和改善建议。
会议的基调已经定下来,波光科技的设备没有问题,华达工厂的良率问题要自己解决,波光科技可以协助分析数据。
三方会议结束后,蓝蔚、章小磊、董岚约了华达项目部吃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