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57节(1 / 4)
所以买不到苏联的样片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是选择买了中国样片的电影票。
别看中国样片在东柏林电影院的排片少,但是票反而好买。没办法,思维惯性使然,大家习惯苏联的强大了。
也就觉得苏联是全方位的强大。在电影上也是如此,中国是必然比不过的。
这群工人们想着都到电影院了,来都来了,那不行就看看吧。
于是乎他们就进去看了,中国的样片时常十七分钟,看完之后这群工人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自己的感觉:血脉喷张!
“枪战戏太酷了!”
“对对对,滑膛帅爆了!双枪换弹的镜头,我简直……简直……帅!”工人朋友实在是想不到合适的形容词。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只能说去看吧!中国人的电影从来不让人失望!”
这些工人给予这部中国电影极高的评价。
他们的聊天自然也引起了酒馆内其他客人们的注意。
在欧洲,尤其是德国这种老牌工业强国。
电影已经是他们日常娱乐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统计,德国人在1955年平均每人每年会观看十三部电影。
几乎每个月都会进一次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多,所以德国观众的鉴赏水平还是有的。
对于这群工人们所说的话,巴赞也记在心里。
本来自己来柏林就是要看中苏两国拍摄的电影,然后写影评的。
之前自己已经写了苏联那部样片的影评了。
客观来说,从拍摄方面来说是很不错的,叙事也做的不错。巴赞觉得扎瓦茨基的拍摄还进步了。
因为欧洲很多文艺片的最大问题就是长镜头很多,节奏很慢。
这次扎瓦茨基用镜头语言暗示了很多信息。
但与此同时又加快了整个电影的叙事节奏。
如果让扎导来拍摄完整版的《赡养人类》,巴赞觉得肯定是很不错的。
他一定能拍出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的剧本应该也很不错,有创意,有悬念,还有一些哲学思辨。
应该会很有意思。巴赞这么想着,同时回到酒店要睡下前想着明天抽时间把中国的那部电影也给看了。
对于巴赞来说,虽然那些工人们对中国电影盛赞不止,但是这并不能简单动摇他对苏联电影的信心。
枪战戏嘛,也就那样。
实际上动作戏是巴赞最不喜欢看的东西。
因为实在是乏善可陈。战争戏还好,至少场面够宏大。
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打斗和枪战其实很无聊。
大概是那些工人们本身就喜欢打架,所以才觉得有意思吧。 ↑返回顶部↑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是选择买了中国样片的电影票。
别看中国样片在东柏林电影院的排片少,但是票反而好买。没办法,思维惯性使然,大家习惯苏联的强大了。
也就觉得苏联是全方位的强大。在电影上也是如此,中国是必然比不过的。
这群工人们想着都到电影院了,来都来了,那不行就看看吧。
于是乎他们就进去看了,中国的样片时常十七分钟,看完之后这群工人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自己的感觉:血脉喷张!
“枪战戏太酷了!”
“对对对,滑膛帅爆了!双枪换弹的镜头,我简直……简直……帅!”工人朋友实在是想不到合适的形容词。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只能说去看吧!中国人的电影从来不让人失望!”
这些工人给予这部中国电影极高的评价。
他们的聊天自然也引起了酒馆内其他客人们的注意。
在欧洲,尤其是德国这种老牌工业强国。
电影已经是他们日常娱乐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统计,德国人在1955年平均每人每年会观看十三部电影。
几乎每个月都会进一次电影院。观看的电影多,所以德国观众的鉴赏水平还是有的。
对于这群工人们所说的话,巴赞也记在心里。
本来自己来柏林就是要看中苏两国拍摄的电影,然后写影评的。
之前自己已经写了苏联那部样片的影评了。
客观来说,从拍摄方面来说是很不错的,叙事也做的不错。巴赞觉得扎瓦茨基的拍摄还进步了。
因为欧洲很多文艺片的最大问题就是长镜头很多,节奏很慢。
这次扎瓦茨基用镜头语言暗示了很多信息。
但与此同时又加快了整个电影的叙事节奏。
如果让扎导来拍摄完整版的《赡养人类》,巴赞觉得肯定是很不错的。
他一定能拍出一部相当不错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的剧本应该也很不错,有创意,有悬念,还有一些哲学思辨。
应该会很有意思。巴赞这么想着,同时回到酒店要睡下前想着明天抽时间把中国的那部电影也给看了。
对于巴赞来说,虽然那些工人们对中国电影盛赞不止,但是这并不能简单动摇他对苏联电影的信心。
枪战戏嘛,也就那样。
实际上动作戏是巴赞最不喜欢看的东西。
因为实在是乏善可陈。战争戏还好,至少场面够宏大。
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打斗和枪战其实很无聊。
大概是那些工人们本身就喜欢打架,所以才觉得有意思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