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5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巴赞这样的想法还真不能怪他有偏见。
  这年头的欧美电影全都拉出来,有一个算一个,打斗戏和枪战戏都沉闷的让人想要睡觉。
  打架是怎么打的呢?就是两个壮汉站在一起,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拳,然后看谁先倒下。
  简直和回合制的电脑游戏一样。枪战戏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这年头的导演根本不懂什么叫做枪战戏,他们只是拍摄演员开枪打死敌人的画面,仅此而已。
  和枪战没有任何关系。
  一直到美国西部牛仔电影搞出牛仔决斗,他们的枪战戏才算是有那么一点点提升。
  但是真的放眼来看的话,实际上从有电影开始,一直到2000年之前,全世界的所有电影厂都基本上是被香港电影压着打的。
  而且是能压着打的叫爸爸的那种。
  好莱坞那些耗资上亿美元的动作片在打斗场面上还赶不上几百万港币拍摄的小成本电影。
  中国香港才是真正开创了现代动作片先河的地方。
  从邵氏兄弟开始的武侠套招式打斗,再到李小龙出现代入的快节奏打斗戏。
  再到成龙出现,开始以凌厉的镜头剪辑和演员相互之间的配合做出的极具真实感和压迫感的多人打斗。
  还有香港枪战片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枪战片的腔调,有一种独特的浪漫枪战。
  这一切的一切导致了香港电影从八十年代开始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兴起,并且在九十年代中期达到了巅峰。
  成龙的一部《红番区》让美国观众第一次知道,原来动作电影还可以这么拍这么演。
  可以说香港动作电影,彻底颠覆了世界其他地区所有动作电影。
  巴赞觉得动作场面无聊,那是因为他只看过欧美现在壮汉回合制打拳的电影。
  还有那种开个枪要摆出三秒钟poss好让电影镜头能拍出帅气姿势的枪战电影。
  这些场面确实是很无聊。
  可以说现在所有主流的大导演都在竭尽全力的避免拍摄过多的动作戏,因为太无聊了,观众也不爱看。
  巴赞将他对欧美动作戏的想法先入为主的代入到了中国电影里去。
  但是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东西。
  转过天来,柏林城内无论东西都在开始讨论昨天上映的《赡养人类》样片。
  如巴赞一样,大多数人第一选择都是看扎导版,而中国版显然被排在了更后面。
  今天公交车上,站台上,甚至是上学的路上大家都在讨论扎导版《赡养人类》。
  “电影拍的场面感觉好宏大。”
  “对啊,宏大还挺好看的。剧情感觉也不错呢,就是故事感觉有点复杂。里面感觉有很多宗教的寓言一样。”
  “我们今天要不然再去看一次?”“行啊。扎导版就是好。”当然这样的讨论中也有人会持反对意见。
  “我昨天看了中国版的《赡养人类》我觉得中国版的更好看啊!”“怎么好看呢?“就……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但是我知道和我从前看的电影都不一样。真的好看!不信的话我请你去看。”
  这样的讨论在柏林城内处处都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