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5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轻装简行的巴赞对于这些讨论多是笑笑罢了。
  因为就以他的阅片经历来看,昨日的扎导版《赡养人类》还有小瑕疵。
  但想一想那是十五天时间里赶工拍出来的。
  演员们能磨合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中国人不可能比扎导版更优秀了。
  今天巴赞到了那家放映中国版《赡养人类》的电影院。今天来看中国版《赡养人类》的观众比昨天多。
  同时从穿着上来看,明显工人阶级更多。占据了超过一半,昨天扎导版《赡养人类》观影现场的工人可能只占据十分之一。
  跟随着队伍,巴赞和人一道鱼贯入场。今天他有些走神,大概是因为昨天一口气写了几千字的影评让他有些困乏,大脑思维有些慢。
  所以当影院的灯光暗下来的时候,他才猛然注意到电影要开始了。银幕是黑的,一道光亮了起来。
  一个和扎导版本完全不同气质风格的电影开场出现了。
  扎导版以交响乐开场,开场便是想要营造一种强烈的史诗大片的氛围感。
  而这部中国电影则完全不一样,一束光照亮银幕,开幕的第一个画面则是在一个狭窄的弄堂里。
  这是上海一个随处可见的弄堂,有些陈旧,有些破败。
  墙边依靠着晾衣架上晒着打着补丁的衣服。
  弄堂里有穿着打着补丁衣服的孩子在笑着打闹奔跑。
  有靠在自家门前做早点生意的小铺,卖豆浆油条。有骑着自行车上班的人,有扛着零碎货物的货郎。
  搭配着俏皮可爱的背景音乐《集市》,一副生动活泼的上海弄堂市景画面充斥着整个银幕。
  欢快俏皮的《集市》让不少看电影的观众光是听到这个音乐就忍不住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抖腿。
  就连巴赞都一边跟着音乐节奏摇晃着脑袋。
  “和交响乐完全不一样的音乐,这是中国人的音乐,欢快俏皮。仅仅是听见就让人感觉身处集市,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欢快和热闹感。不说电影如何,光是开场的这首音乐就很不错。”
  巴赞内心这么想着,他伴随着音乐嘴角上扬。
  虽然电影里的上海市民过得并不算光鲜亮丽。
  但是配合着大家脸上的笑容还有这欢快的音乐,居然给大家一种难以言喻的治愈感。
  这反而让巴赞越发的迷惑了,苏联人拍摄的片段是充满了史诗感的,有一种宿命论的。
  为什么中国人拍的这么轻松欢快?
  他们拿的真的是同一个剧本吗?伴随着巴赞的其他观众的心头疑惑,电影里跟着欢快的bgm而出现的下一幕画面和台词更是让电影院内的观众们傻眼。
  只见镜头穿越拥挤的弄堂一路向前,一直到一个挂着“城隍庙居委会”招牌的地方。
  这里门前聚集了不少人,而居委会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各位居民注意了,各位居民注意了。城隍庙地区居民领钱活动开始了。每家都来人或者派出代表前来领取属于你们的钱。各位居民注意了……”
  广播里播放着让人感觉荒诞不经充满着一种黑色幽默的话语。
  而电影画面上这个充满黑色幽默的画面更让人感觉荒诞和嘲讽。
  一位一身衣服打满补丁的黄包车夫正在从居委会主任手上领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