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6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欠下面乡镇企业的钱。等到效益不好了,他们的楼也没盖完,乡镇企业大队集体的钱也欠着还不上。一欠下来就是好几年,有的直接变成了死账。”
  “那国企的房子不盖了吗?”李锐问道。
  毛主席却笑着反问:“那小李你怎么看?”
  “这件事要分开来看。”李锐想了想说道:“一棍子打死国企对员工的福利分配政策,这不对。但是放任着国企随意对员工进行福利分配,这也不对。”
  “前者容易让员工对国企失去向心力。我所在的年代听说过很多老一代工人为了保住工厂设备,以身犯险甚至拿命保护设备的故事。
  这种事情不是一件两件,而是许多。这些工人愿意这么做,说到底他们是真的做到了那句宣传上的话“以厂为家”。”
  李锐说道这里比较唏嘘。
  因为很多故事里,这些以厂为家的工人们在面临改开面临改制,他们的命运往往是悲惨的。
  为了工厂没了一只手或者一条腿,转眼改开了搞市场化了,你个残疾了,也就不要你了。
  但是与此同时,在以厂为家的情况下,又养出了一批新的特权阶级:工人。
  是的,并不是只有官员才算是特权阶级。实际上一些效益好的工厂的工人们,本身也是一种特权阶级。
  现如今是刚建国,百废待兴所以很多事情看不出来。但是到了后期就会发现,因为某些国企形成了垄断性质,工人们自己也变成了某种老爷。
  比如说在煤炭供应紧缺的时期,那么掌管着煤炭的企业就是老大。其他企业为了搞点煤炭,那是又请客又送礼,整车整车的土特产送进去让厂里每个工人都去分。
  什么不送礼?但你有上面的条子?行,等着吧,我们矿上给你安排。慢慢等吧,要么等的时间很长,要么根本拿不到优质的水洗煤。
  是的,国企自己之间都这么玩儿,这个故事还真不是编的。
  六十年代晚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到了七十年代末这种风气达到了鼎盛。
  仅仅是厂里的领导贪?不不不,是全厂上下一起。所谓靠山吃山,那么靠厂就吃厂。
  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趋同时,人总会表现出一种凝聚力,一起保护自己的所得利益。
  这与是不是资本家没关系,无产阶级的工人一样如此。
  毕竟谁能拒绝多吃一口肉呢?所以如何平衡,这向来是个难题。
  “肆意妄为的让工厂无节制的给工人们法福利。虽然说可以提高工人们的积极性和向心力。
  但是也很有可能造成他们成为自己的小团体,抗拒革新和改制。我就未曾听过有五十年不改制的工厂。”
  “生产力是在进步的,生产关系也是在发展的。那么管理生产的方式方法和利益分配也是要不断调整的。
  但是当工人群体自身因为利益问题而抗拒改制变革,那么这个企业其实离死也不远了。”
  “甚至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搞什么顶班制度。毛主席,你说这和龙生龙、凤生凤又有什么差别呢?
  工人自己把自己的阶级固化,他们哪里来的变革的力量,来完成社会主义的建设呢?”李锐这话说的很难听。
  但是却切中要害。后世大量的国企倒闭,说到底就是因为缺乏变革,跟不上时代。
  工人评判一个好厂长的标准也很简单,那就是谁能给工人多发福利,谁就是好厂长。
  谁要是把本该发给工人福利的钱拿去搞研发,那就要被全厂工人措脊梁骨。
  但实际上把利润全拿去给工人发福利的厂长就是好厂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