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6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把利润拿去做研发的厂长就是坏厂长?
  有的时候是不见得的。就像是打人之前要先把拳头收回去,这样打人才有力气。
  但很多人见不得收拳头。
  毛主席也是阅读了李锐给的大量后世资料,他也清楚这些在历史上后世已经发生过的真实案例。
  他重重的点头:“是啊!小李同志说的很有道理。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侧重。想要用一个方案来解决这个国家所有的问题,并且是永久的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异想天开的懒政。”
  “周总理啊,我们需要加快党政人才的培养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
  周总理道:“已经在搞了。李锐同志搞来的各种商品为我们赚来的外汇。实际上已经带动我们国内的相关产业了。
  制造业在发展,服务业也就在跟着发展。1950年还看不出来,但是1951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趋势将会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经开始研究扩大党政人才建设的相关议案了。”
  李锐道:“我个人觉得,还是继续推动财税分配制度。关于企业福利分配,不能让工厂自己肆意滥发。
  自己效益好的时候把钱花完,效益不好的时候张嘴等援助。这种做法无疑是不负责任的。”
  “中央必须有掌控这部分财政的权利。”李锐如此说道。
  当然中央掌握这部分权利,那么中央会不会又滋生出特权派呢?相比是会的。
  所以对中央内部的定期清理也是需要的,并且是要常态化的。但是正如毛主席所说,这世上没有一个政策能完美无缺的解决中国所有问题。
  所有的政策都需要在实施时不断的平衡平衡再平衡。
  所以党政人才的建设是重要的。有的人该上去就上去,有的人该下来就下来。
  该奖赏的赏,该动刀子的动刀子。指望着一个政策就万年不变的,那只能存在于童话故事里。
  “那关于工厂最大的福利,给员工盖房子这件事,小李同志你怎么看呢?”
  “我吗?我的看法是实行双轨制。”“哦,什么双轨制?”
  “就是以企业和政府为依托,修建保底性住房和廉租房。而更进一步的改善型住房则通过市场规则出售。”
  李锐如此说道:“赚取的利润再用来修建保底性住房和廉租房,将这三种住房全都纳入企业考核标准。”
  “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建议。我也不知道这项建议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多少问题。
  所以我个人不建议直接大面积推广。只能小范围试点,如果好用在推广,不好用便取消。毕竟住房问题,将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未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毛主席想了想道:“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但是有个基本原则。每月住房开销要控制在工人收入的百分之十之内。”
  南京便是这场住房实验的第一个试验点。
  梅花厂要该三个员工楼,而市政府也准备盖十栋廉租房和十栋改善性住房。
  选南京的原因也很简单,南京是大城市,但是又没那么大。南京有一些有钱人,但是又没那么有钱。
  在这里,这场关乎中国未来住房的实验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
  而与此同时在欧洲,另一个牵动亿万欧洲人眼球的大事也要展开了。
  那就是到底是太某报的主编跳进泰晤士河里游泳,还是泰晤士报的主编跳进泰晤士河里游泳呢?
  全欧洲都充满了期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