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6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承诺为他们支起来保护走廊却由始至终都没成立。
  南洋华人的心就在这开始,一点点的死了。故乡,终究是个回不去,也不值得回去的地方了。
  但真的如此吗?章莱盛和黄秀智两人是南洋的商人。和许多南洋的华侨一样,他们在南洋的主要生意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橡胶一个是原木出口。
  其中显然是橡胶比较赚钱,因为橡胶是一种全世界都缺乏的资源。
  一直到后世,橡胶的价格也不算多便宜。
  手握着大片橡胶林的两人可以在南洋轻轻松松的赚钱。
  但是他们还是在传统中国年之前去了一趟香港。
  去香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包括他们在内的许多南洋华侨商人都收到了请帖,新中国希望请他们去谈一谈,聊一聊。
  因为考虑到南洋华侨们被民国伤的不轻,以及考虑到安全原因。
  所以这次双方的会见选择在香港进行,让华润公司代表中央和南洋商人们谈。
  谈的内容有几点,第一是关于新中国购买南洋橡胶的生意。
  第二是新中国希望通过南洋商人将新中国的一些产品卖出去的事情。
  第三则是新中国希望能对南洋商人进行招商引资。
  具体实施方略参照中国国内公私合营的方式。
  前两点对于南洋华商来说其实都还好说。
  都是做生意,只要能赚钱就好了。
  但是新中国的招商引资则让大家都没说话,其实也就是大家都不同意。
  因为新中国的公私合营政策里,私人方是不占据企业领导权的,只有分红的权力。
  所以说是招商引资,但是在这群南洋商人看来,新中国这更像是一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
  这是他们觊觎自己手上的财富,想要把自己手上的这点钱全都给弄走啊!
  所以南洋商人们都没说话,华润公司的代表们也没有急。这件事必须慢慢来。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各种原因,新中国的资本达到了绝对稀缺的水平。
  所以在历史上中,中国对苏联的外资极度依赖。苏联外资一断,新中国就要死要活。
  最后毛主席带领人民搞出了用劳动力的l替代资本的k,生生的保住了中国的工业化成果。
  代价就是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这个时空中有李锐的出现,新中国在资本积累阶段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不需要完全依赖于苏联了。
  所以中央也动了心思,能不能争取南洋华侨呢?如果华侨的外资能投入中国市场,那么将帮助中国解决很多资本上的麻烦。
  但是这件事需要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章莱盛站在船头,眺望着越来越近的地平线,他知道距离马来已经很近了。
  他手上握着一瓶山海关的汽水,他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和新中国做生意,怎么做生意?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南洋攻略一影响
  章莱盛的家族在马来西亚的槟城有自己的产业和公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