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7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本的马克思《资本论》并不是不好,而是过于枯燥无味,大多数人耐不住性子读下去。
  毛主席不管在忙,每天也会抽一两个小时出来精炼《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中的精华。
  在不扭曲原作思想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用更浅显直白的方式教会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梅看的就是这本书,她看完之后非常赞同毛主席的各种观点。
  并且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将这里面许多的内容奉为人生信条。
  “我们马来华人也在被压榨。有殖民的白人,也有掌握了权利的土人。我们华人之间也在互相压榨。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李梅如此说道。"“我从前觉得这些都是社会常态,天下间理应如此。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可以跳出这个深坑,不用在这种如同无间地狱的泥潭里来回翻滚。”
  “我们大马华人其实也可以这样。做更公平的生意,不用压榨穷人,给劳工更高的工资。”
  李梅的话音刚落,擅长机械的赵明就开口道:“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容易。你真以为南洋政府是一群大善人吗?你给工人多发钱,他们就敢挤着我们,让我们给它们缴纳更多钱!”
  “哎,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我们没靠山啊。”黄江突然开口道:“如果我们南洋华人有靠山,南洋土著和殖民白人那人敢这样的欺负我们啊!”
  李梅接过话茬:“所以我们才要和新中国搞好关系啊啊!这是我们的祖国,我们可以支援他们发展,他们保护我们安全!”
  “哪有这么容易,新中国连个像样的海军都没有。听说他们海军都是些小舢板,没有海军去不了南洋,怎么搞嘛。”有人丧气到。
  “这话说的太绝对了,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也没有啊。”
  “你们吵这些都没用,与其关心中国有没有海军,还不如看看他们能不能把东北门口给守住。要是美军打过来了,那就什么都没戏了。”
  一群南洋子弟对新中国的讨论持续了很久,一直说道半夜。
  大家都一致认为,新中国应该是比自己父辈们口中所说的民国要好。
  而关于这些南洋子弟的去处。实际上中央早就有了安排和决定。让他们进厂去直接当技工,那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因为这些南洋子弟虽然有不少人家中条件比较好,在南洋甚至开厂办公司,但是他们本身却没有脱产。
  这算是老一辈华商的传统。不让子弟直接做甩手掌柜,可以让他们懂得挣钱的辛苦。
  而且这年头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与后世那种老板和员工之间彻底是资本家和雇佣关系还是有所不同的。
  传统中国商业中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
  更像是封建时代家生子的关系。这种关系自然是谈不上多么的先进。
  但是在中华文化这种传统的人情社会中却比没有任何保障的纯雇佣关系要来的稍微好一点。
  这种关系算不上老板需要为员工管理好生老病死。
  他们更像是之后日本企业会推出的所谓终身雇佣制。
  老一辈的中国商业之中的雇佣关系大抵上便是如此。
  员工的忠诚度一般来说都相对很高。老板也不能够太不做人。后世电视剧《闯关东》里面就有对这样劳动关系的表现。
  而在这样的劳动关系中,南洋子弟想要接父辈的班,那么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多。
  大家基本上都在奉行不经历基层的苦,接不过家大业大的班。
  所以这群南洋子弟们一个两个别看都是少爷出身。
  但是很多人学习的东西,可不光光仅仅是学校里的理论,更多的时候也在工厂在田地间进行过实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