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卢氏怀了孕后渐渐的也不管家中的事,只一门心思地陪蔡宣季玩和养胎。蔡相从衙门点了卯回来也径直钻进卢氏的院子里,三人一起说说笑笑,品尝卢氏鼓捣的新吃食,倒真像一家子。
  可怜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卢氏这胎仍未受上苍眷顾,依旧不足月便流产了。此番流产不仅失了孩子,还将孱弱的母体也一并带去了。
  蔡相和蔡宣季在榻前沉默地流着泪,老夫人叹了口气又准备叫媒人替蔡相相看个新夫人。
  素日里沉默胆怯的蔡宣季头一次与老夫人起了冲突,控诉完她的冷心冷情后哭着跑了出去。
  但这一次没人再牵着他的手带他来了。
  卢氏去世不久后,蔡相娶了弦又调至京城为官,蔡宣季只得回到老夫人身边,一直拖到了十岁才去书院念书。
  想到此处,站在书房画像前的蔡宣季沉重地闭上了眼,不知何时早已泪流满面。
  蔡宣季早就知道相奉是蔡相的人,他搜集各类证据又意图杀了宋合武只是杀鸡儆猴,并未想真正置蔡相于死地。
  这是赤裸裸地挑衅,不过他相信蔡相并不会拿他如何,沈度和玉松也定会安然无恙。
  毕竟卢氏没留在世上什么东西,除了陪嫁的一匣子珠宝首饰,便是从前待若亲子的蔡宣季了。
  第108章
  又说贾家的应承了梁照儿马行巷铺子租赁一事后,便立刻寻了个机会抢在牛家的前头与自家主子余夫人崔氏说了此事。
  余夫人和刘老夫人的感情还算不错。当年她方嫁进余家时,刘老夫人还未出嫁,姑嫂同住一个屋檐下,相处的还算融洽。故而余夫人一听梁照儿是姑太太引荐来的人也对她隐隐有些好奇,叫贾家的把人带来给她瞧瞧。
  梁照儿得知余老夫人肯见她,对贾家的千恩万谢:“多谢妈妈行这个方便。”
  贾家的摆摆手说:“梁娘子客气了,不过一句话的事。”
  贾家的帮梁照儿一方面是想从牛家的嘴里啃下这块肉,另一方面也是有求于梁照儿。她家大姑娘被送进余府伺候姑娘太太,可家里还有个二姑娘呢,总不能她贾家的姑娘个个都送进去伺候人罢?
  梁照儿既租赁下铺子开食肆,怎么也得雇些人手来干活,总不能当光杆司令。今日她承下了自己帮着递话的情,想来也不能推拒收下个帮忙的伙计。
  贾家的精于算计,从不做亏本的买卖,帮梁照儿这事怎么看都是她占便宜。
  她不过递了句话,成与不成都和她没干系,若是成了还能顺带解决自家二姑娘的就业问题,往后挣回来的可都是真金白眼,简直是拿石头换金子!
  梁照儿跟着贾家的从她家后门出去,绕到余家西南边上的侧角,从开的一扇小偏门进去了。
  余家是个三进的大宅子,前院给余老爷待客;两个儿子领着媳妇住在中当,左右各划了一处单独的院子;后正房则是余老爷夫妇住着。
  小偏门连着后正房的罩房,贾家的引着梁照儿到罩房里的偏厅坐下等着,旁边有两个小丫头在烧茶水。贾家的小声说:“按理请见我们太太得从外头大门进,先进倒厅候着,若太太得空肯见了,才由人引着进偏厅再候着,连换好几个地方还不一定能见上呢。从前有个倒霉催的,先在倒厅等咱们太太用饭用了半晌,好容易太太用完了,她紧赶慢赶地来见,却跑错了地儿,等找着位置了,太太却歇晌去了,只得打道回府,下次再来。”
  梁照儿立刻领会了贾家的意思,连忙奉承起来:“多亏了妈妈,我才能钻上这个空子。”
  贾家的微微一笑,心里满意得很,转身便进去禀告余夫人了。
  见贾家的走了,梁照儿左右等着也是无趣,便同一旁烧水的女使搭起话来:“这位姐姐烧水泡的是什么茶?”
  那女使似乎不喜同生人说话,只是淡淡地答了句:“碧螺春,太太每日用了饭后都要喝的。”
  梁照儿见状笑着点了点头,也不多同她搭话了。
  等了不到一刻钟,贾家的又打了帘子进来催促梁照儿进去:“快进去罢,你是个伶俐人儿,我没什么好提点的。”
  两人进了屋子,迎面是一架雕花槅扇,上阴刻着缠枝莲纹。正中条案上摆着官窑月白釉的胆瓶,斜插着两枝桃花,旁侧一只大铜炉里正燃着合香。东次间是余夫人午睡小憩的寝卧,临窗设了一张炕。西次间设了间小佛堂,与正屋以一架素面木屏相隔。
  余夫人正坐在东次间的炕上,炕上铺着驼色毡毯,放着个填漆小几,小几对面坐着一个年青的娘子,正垂头伏案抄着佛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