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六十六文的价格在汴京城来说既不算高也不算低,在普通街头小吃摊吃些煎鱼之类的大约要十五文,脚店用些羹汤少说也得二三十文,六十六文样样皆吃得已算划算了。
  毕竟在樊楼或是会仙楼这类正店吃上一顿至少也得上百文了。
  取食区的路线是梁照儿精心设计好的,不必来回折返。
  刚挨着取食区入口,是冷食开胃的木案,素瓷盘里摆着红丝水晶脍、糖霜山药,青瓷碗盛着五色泡菜,旁侧竹筷木勺任客自取。往前挪几步,便是热热闹闹的明档灶台,铜锅里温着燔猪肉,陶瓮里盛着鱼羹,梁照儿在旁时不时添些热乎的,熬鸡和红烧肉的香气直往人鼻端钻,案上还插着“今日热品”的木牌。
  热食区挨着的是主食点心,竹屉里码着炊饼、如意楼的招牌胡饼,木盘里放着蒸饺包子,保温陶缸里的粟米粥、杏仁粥冒着热气,案台上摆着分食的木铲,省得客人手忙脚乱。
  再往前,便到了糕点和饮子区,瓷碟里的各色果脯:有之前常卖的雕花金桔、珑缠桃条和游园会卖过的糖雪球,陶壶里的凉浆、和各色饮子随时能添,凉浆香甜醇厚,各色饮子清爽可口;糕点做了如意楼的招牌如意酥、碧涧豆儿糕、大耐糕和玉露霜。
  拿上一碟小食、一杯饮品,便离落座区不远了。
  落座区围着取食区摆开,木桌木凳错落着,大多是四五人坐的散座,也留了两张独座给单人。桌间距宽宽的,端着盘子走也碰不着人,桌上粗瓷碗碟、竹筷筒摆得齐整,墙角还放着竹编的筐子收残食。
  食客们在前头交了人头费便鱼贯往里头来了。梁照儿预想的一窝蜂来乱地场面并未发生,只是偶有因最后一碟菜该归谁产生些口角。
  在扬州反响平平的泡菜到了汴京却变成炙手可热的新贵,没一会儿就被洗劫一空。
  沈度连忙去加,又将其余的空盘都补上,好在他们不仅带了不少碗碟,到了汴京后又去买了不少,否则只怕此刻洗盘子要洗到崩溃了。
  一到午时,燕环便抱着琵琶坐在前头拨弦弹了起来。她的声音比之从前更添几分豁达与从容,故而唱的曲儿听起来比从前又多了几番风味。
  底下食客都听得如痴如醉,有几人还手脚并用着打起拍子,摇头晃脑着。
  用过一轮餐后,不少食客又在明档灶台前围着要再来一份鱼羹。
  其中有一大嗓门喊道:“掌柜的,这鱼羹何时才好,可都等着呢?”
  梁照儿抱歉道:“马上就来,诸位请稍等些时候,咱这都是现杀现做的。”
  她顾不得擦汗,连忙又从大缸里拎出一条鲈鱼,蒸熟后剔皮去骨,锅中放入姜片炒香高汤汤底后,大火烧开放入笋丁、香菇丁,文火焖煮。接着放入鱼丁稍煮片刻后,加入盐和胡椒粉便成了。
  一气呵成的做菜流程极具观赏性,许多食客都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时不时地交互着低声说些什么。
  刚出锅的鱼羹透着一股鲜香,很快就被食客们抢了个干净。
  正当梁照儿预备架锅烧油再煮些时,便见韩景彦带着宝绮一道来了。
  梁照儿内心有些惊讶,她原以为宝绮即便知道了自己在马行巷开铺子也不会来,却不成想她还是来了。
  到底她还是从前那个虽傲气但很心善的姑娘。
  沈度连忙招呼他们坐下,又问他们想吃些什么。
  韩景彦和煦地笑笑:“明则兄不必这般客气,既然是任食,我与舍妹自己来即可。”
  沈度见韩景彦如此,也温和道:“那我就先去一旁照看着了,听照儿说你们惯爱吃江南的点心,那边有不少新点心,都是后来新做的。”
  韩景彦点点头,低头与宝绮耳语了几句便一道起身去选菜品。
  宝绮的目光很快被糖雪球吸引了去,一连拿了许多。
  路过的沈度适时地提醒道:“这里头是山楂,娘子们脾胃弱,仔细吃多了难受。”
  宝绮颔首谢过,拨了些到自家兄长的碗里。
  两人回了位置上,宝绮忍不住道:“我记着从前梁娘子的这位官人总是面色沉沉,也不大爱说话,如今倒变得很体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