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言毕,蔡宣季便离开了如意楼,只留下梁照儿犯愁。
  不知贵人口味该如何是好?
  好在淮扬菜本就口味平和,兼具南北口味,想来应该不会特别踩雷。
  正巧贾家的来找梁照儿道谢时,让梁照儿抓住这位地道的汴京人仔细盘问起当地百姓的口味偏好。
  贾家的一屁股坐下,如数家珍道:“嗳,这你就问对人了,我从前恰巧在余府的大厨房里管过一阵采买,同厨房里的师傅们且熟着呢。这些贵人们都好吃个……那话怎么说来着,本味!还爱加些酒啊醋啊的……至于生熟,虽也有鱼脍,但大家还是爱吃些热的、熟的。”
  梁照儿一一记下作为参考。
  贾家的抓过她的手,热情道:“你说说,我该怎么谢你好,把那柴荣交与我,可教我扬眉吐气了一遭!”
  梁照儿也好奇最后事情是如何解决的,便竖起耳朵听着。
  只说贾家的抓了柴荣也不急着与牛家的对峙,反倒装作无事发生。牛家的见柴荣久久未归,便旁敲侧击地问贾家的马行巷的铺子可有异常。
  贾家的自说并未见异常,若是牛家的不放心,也可同她走一遭瞧瞧。牛家的一听反倒摸不准深浅,只得硬着头皮跟着去了,可不想没去马行巷,却进了余夫人屋子后头。
  牛家的连忙问:“你怎的带我来这了,不是说去看铺子。”
  话音未落,她便听见贾老二提着柴荣来了,沿路传来柴荣的哭喊,夹杂着几句“别烧我”、“再也不敢装神弄鬼”的讨饶。
  牛家的既知大势已去,呆愣愣地跌坐在地上。
  贾家的适时皱起眉,转头对牛家的道:“怪了,这几日总有些后生半夜来铺子外装神弄鬼,想搅得梁掌柜做不成生意。伙计们昨晚好不容易抓住个,原想送官,又怕坏了街坊和气……”
  后头的事情不必再叙也知是何场面,余夫人面前两位陪房唇枪舌战地互辩了一番,最终牛家的抵不过贾家的有人质在手,惨兮兮地败了。
  拔出萝卜连带泥,查出牛家的此事不说,还带出牛家在采买中吃的不少回扣,气得余夫人大发雷霆,将牛家的痛打了二十大棍,将牛家一家人都赶去了庄子上,永不许回来。
  这下贾家的便成了余夫人身边最得意的第一人。
  贾家的翻来覆去地感谢了梁照儿好几次,又提出让她家二姑娘来如意楼做伙计。
  梁照儿想着如今正巧缺人手,贾二姑娘也算身家清白,便应承了下来。
  送走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贾家的,打烊后,梁照儿便专心开始钻研起如何改良现有的鱼羹食方子。
  原先的鱼去皮剔骨后直接就切块了,煮出来的鱼羹难免带着些隐约的腥气。梁照儿试着用少许黄酒、盐腌制片刻去腥,又将鱼骨、鱼头留存熬汤。
  汤底改用鱼骨和鱼头熬的汤,煮沸后放入笋丝、香菇丝焯烫去涩味。另起锅放少许猪油烧热,下姜末、葱段爆香,放腌制好的鱼肉煮至泛白。
  放入焯好的笋丝、香菇丝后,接着加了少许黄酒、盐调味,滴几滴醋提鲜解腻,又撒少许白胡椒粉增香。
  改良后的法子少用重料,以盐、醋、姜去腥,靠食材本身鲜味取胜,“食不厌精”大抵就是如此了。鱼肉不煎不炸,以煮、烩为主,保持鲜嫩口感,更是食物本味。
  梁照儿一连试了好几种调料配比,才最终确定了最合适的方子。见大功告成,她才两眼一翻,趴在灶边便睡着了。
  梁照儿是被灶上要烧到头发的火苗热醒的。正巧蔡宣季进来了,忍不住调笑道:“这可真是火烧眉毛了。”
  “鱼羹好了,用温盘装着免得凉了。”梁照儿将一直在灶上隔水温着的鱼羹仔细盛进温盘里,装进食盒递给蔡宣季。
  蔡宣季点点头:“只等我消息罢。”
  说完他便提着食盒上了马车朝宫里去。
  早朝下了后,蔡宣季将食盒呈给官家。内监双目如炬,仿佛要将那食盒盯出个洞来,里里外外都仔细检查了一遍,生怕出了什么纰漏损害了龙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