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女 第47节(3 / 4)
“从大相国寺长生库贷的九百贯印子钱,也不多……等明年手头宽松些尽数还上也没什么妨碍。”
“怎能去借印子钱!”宝珠声音大了几分,看着阿娘头上只蓝布条束着发髻,头上半点珠翠也无,不知哪日开始阿娘便不戴金玉了,再看眼角攀上了细纹,手也比从前粗糙许多。
忽然想到什么,将店丢给蒋实,拉着阿娘回家。
进了房先翻她首饰匣子,里头什么金玉首饰只余下几个孩子送的,原先阿爹逢佳节便送的首饰早变卖了。
徐娘子浑不在意,“阿娘都这般年纪了,哪里还要戴什么金玉,有你们几个好孩子比戴什么首饰都更叫阿娘有面子。”
“孔家到底是高门大户,咱们虽比不上正经大户人家,可聘礼咱们不能薄待,金钏金镯儿金帔金这三样总得有,孔家嫁妆厚,咱们若是礼薄……落在外人眼里必要说你二哥攀附。”
“再有你二哥过后便是你,小裴大人才卸了差事就托了人来与我带信,阿娘最不愿委屈你,你出嫁总要有体面的嫁妆私产,成亲的头面布帛也不能比人家差。”
“阿爹阿娘没什么大本事,你与宝瑢一人一间铺面,许州那田地也一人一半,宝瑢且不急,她还小,还有两年,如今这生意比从前好的多,再挣下一间铺面不成问题的。”
徐娘子说到此便有些哽咽,甄父说的不假,孩子们各自大了,虽晓得要放手,但难免心里难受。五个手指头不一样长短,大面上几个孩子都一样,但她心里偏宝珠些,宝珠性子与她最像,也最心疼爹娘。
“咱们几个都大了,事事哪里还要阿娘这般操心”宝珠去屋里取了银钱,“二哥成亲,三金首饰他自家已带孔家姐姐去定下来。”
“阿娘你半点风声不漏,咱们哪里就到了卖首饰借银钱的田地,现在就去将东西赎回来。”
“庙里的印子钱哪里是这样好借的,利钱高的恨不得吃人,铺子里生意不错,年里又是正当旺季的时候,周转的钱尚有,原本也是想着自己添钱买铺面,哪里就要阿娘全出了。”
徐娘子摇头,“你自个儿的银钱自个儿收好留作梯几,爹娘还年轻呢。”
阿爹阿娘都不是愿意朝人开口借钱的性子,如今竟朝庙里借了钱,这一大笔银钱借过,只怕日日夜夜吃不好睡不好。
见阿娘仍不听,宝珠也急了,“自个儿有银钱,何必叫人家赚利息。”
二哥听阿娘将首饰都当了,自个儿跑去赎了回来。
“阿娘实在忧心,这些年读书费了多少银钱,如今好容易读出来了,哪里再用家里的钱。”甄二郎摇头,“当年得中,许多人家送了礼来,这二年俸禄也没怎么花费,官家也常有赏赐,如今已做官了,总不能过得比昔年没做官时还不如。”
说罢取了五百贯交子给阿娘,他自去任上,每年只年底交些银钱到家里,阿娘只晓得俸禄一年只二百余贯,却不晓得还有旁的进项。
“这五百贯留二百贯给宝珠置办嫁妆,其余三百贯阿娘看着办喜事就是,那些聘礼勿需阿娘操心,我心中都有数呢。”
二郎亲自去“瞧”过裴大人,晓得他与宝珠之间的事儿,原还想将人教训一通,看人躺在床上的模样又觉得有些可怜,收了与他作对的心思,思来想去也觉得裴砚清人品不错,勉强与宝珠相配。
宝珠晓得二哥自个儿怕是银钱也不剩多少,不肯要他贴补,见首饰已经赎回来了,便强拉着阿娘去将贷来的银钱还清。
一个二个都有本事,反倒叫徐娘子觉得低落起来,不过二郎喜事将近,这情绪坏一阵好一阵,她忙起来也就忘了这一茬。
有上一回大郎成亲在前,这回甄家筹备起来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孔家是体面人家,甄家请的官媒经验老道,两家有媒人传话,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今年雪下的晚一些,到冬月
初才下,但这头一场雪却极大,从天黑就开始下,到早上已经没过来小腿肚。
屋顶的雪甄父搬了梯子上去打散扫下来,门口的雪宝珠宝瑢一起拎着扫把铁锹去清理。
巷子里的孩子们长的比葱还快,宝珠来时有几个还日日都跟在亲娘腿边要抱,这会已经满地跑着打雪仗了。
街坊关系不错,有一人带头,其余人也都出来了,不多时家家户户都带着毛皮手套出来扫雪铲雪。
天冷风寒,冻的人张不开嘴,宝珠出门得戴兜帽遮风,这几日天太冷,她有些犯懒,起的也比寻常晚一些,等扫过雪都半晌午了,铺子里头如今她不在也能安稳经营。
到冬天店里荤菜多素菜少,店门口摆了小炉子,专卖烤红薯,若有买的,柳娘子便去炉灶底下捡出一个,不是什么贵价物件,不过红薯烤香味飘,热腾腾的能吸引食客。 ↑返回顶部↑
“怎能去借印子钱!”宝珠声音大了几分,看着阿娘头上只蓝布条束着发髻,头上半点珠翠也无,不知哪日开始阿娘便不戴金玉了,再看眼角攀上了细纹,手也比从前粗糙许多。
忽然想到什么,将店丢给蒋实,拉着阿娘回家。
进了房先翻她首饰匣子,里头什么金玉首饰只余下几个孩子送的,原先阿爹逢佳节便送的首饰早变卖了。
徐娘子浑不在意,“阿娘都这般年纪了,哪里还要戴什么金玉,有你们几个好孩子比戴什么首饰都更叫阿娘有面子。”
“孔家到底是高门大户,咱们虽比不上正经大户人家,可聘礼咱们不能薄待,金钏金镯儿金帔金这三样总得有,孔家嫁妆厚,咱们若是礼薄……落在外人眼里必要说你二哥攀附。”
“再有你二哥过后便是你,小裴大人才卸了差事就托了人来与我带信,阿娘最不愿委屈你,你出嫁总要有体面的嫁妆私产,成亲的头面布帛也不能比人家差。”
“阿爹阿娘没什么大本事,你与宝瑢一人一间铺面,许州那田地也一人一半,宝瑢且不急,她还小,还有两年,如今这生意比从前好的多,再挣下一间铺面不成问题的。”
徐娘子说到此便有些哽咽,甄父说的不假,孩子们各自大了,虽晓得要放手,但难免心里难受。五个手指头不一样长短,大面上几个孩子都一样,但她心里偏宝珠些,宝珠性子与她最像,也最心疼爹娘。
“咱们几个都大了,事事哪里还要阿娘这般操心”宝珠去屋里取了银钱,“二哥成亲,三金首饰他自家已带孔家姐姐去定下来。”
“阿娘你半点风声不漏,咱们哪里就到了卖首饰借银钱的田地,现在就去将东西赎回来。”
“庙里的印子钱哪里是这样好借的,利钱高的恨不得吃人,铺子里生意不错,年里又是正当旺季的时候,周转的钱尚有,原本也是想着自己添钱买铺面,哪里就要阿娘全出了。”
徐娘子摇头,“你自个儿的银钱自个儿收好留作梯几,爹娘还年轻呢。”
阿爹阿娘都不是愿意朝人开口借钱的性子,如今竟朝庙里借了钱,这一大笔银钱借过,只怕日日夜夜吃不好睡不好。
见阿娘仍不听,宝珠也急了,“自个儿有银钱,何必叫人家赚利息。”
二哥听阿娘将首饰都当了,自个儿跑去赎了回来。
“阿娘实在忧心,这些年读书费了多少银钱,如今好容易读出来了,哪里再用家里的钱。”甄二郎摇头,“当年得中,许多人家送了礼来,这二年俸禄也没怎么花费,官家也常有赏赐,如今已做官了,总不能过得比昔年没做官时还不如。”
说罢取了五百贯交子给阿娘,他自去任上,每年只年底交些银钱到家里,阿娘只晓得俸禄一年只二百余贯,却不晓得还有旁的进项。
“这五百贯留二百贯给宝珠置办嫁妆,其余三百贯阿娘看着办喜事就是,那些聘礼勿需阿娘操心,我心中都有数呢。”
二郎亲自去“瞧”过裴大人,晓得他与宝珠之间的事儿,原还想将人教训一通,看人躺在床上的模样又觉得有些可怜,收了与他作对的心思,思来想去也觉得裴砚清人品不错,勉强与宝珠相配。
宝珠晓得二哥自个儿怕是银钱也不剩多少,不肯要他贴补,见首饰已经赎回来了,便强拉着阿娘去将贷来的银钱还清。
一个二个都有本事,反倒叫徐娘子觉得低落起来,不过二郎喜事将近,这情绪坏一阵好一阵,她忙起来也就忘了这一茬。
有上一回大郎成亲在前,这回甄家筹备起来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孔家是体面人家,甄家请的官媒经验老道,两家有媒人传话,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今年雪下的晚一些,到冬月
初才下,但这头一场雪却极大,从天黑就开始下,到早上已经没过来小腿肚。
屋顶的雪甄父搬了梯子上去打散扫下来,门口的雪宝珠宝瑢一起拎着扫把铁锹去清理。
巷子里的孩子们长的比葱还快,宝珠来时有几个还日日都跟在亲娘腿边要抱,这会已经满地跑着打雪仗了。
街坊关系不错,有一人带头,其余人也都出来了,不多时家家户户都带着毛皮手套出来扫雪铲雪。
天冷风寒,冻的人张不开嘴,宝珠出门得戴兜帽遮风,这几日天太冷,她有些犯懒,起的也比寻常晚一些,等扫过雪都半晌午了,铺子里头如今她不在也能安稳经营。
到冬天店里荤菜多素菜少,店门口摆了小炉子,专卖烤红薯,若有买的,柳娘子便去炉灶底下捡出一个,不是什么贵价物件,不过红薯烤香味飘,热腾腾的能吸引食客。 ↑返回顶部↑